关于1857—1859年印度人民起义的原因与性质问题——驳殖民主义者对历史的歪曲
作者:楊宗遂;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59,(02):-63-8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关于1857—1859年印度人民起义的原因与性质问题——驳殖民主义者对历史的歪曲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自1957年纪念印度人民起义百周年以来,我国史学界曾发表了一些关于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论文与专书。这些论文与专书一般地是以马列主义的观点探讨了这次起义,虽然还不够具休,还欠深入,还有个别史实方面的疏误,但这总算是我国科学地研究伟大的印度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史的良好开端。这些论文与专书也曾注意到批判殖民主义观点的问题,但专门致力于批判的论文还很少,本文拟在这方面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参考文献
① 参看玛珠达(R.C.Majumdar):1857年的兵变与叛乱(The Sepoy Mutiny and Revolt of 1857) ,加尔各达,1957,页Ⅺ。
① Richord Hilton出身于老牌的殖民统治者家庭,他的祖父与父亲均曾在印度的殖民政府中任职。希尔顿本人曾在印度任军职近十五年之久。他通晓三种东方语言,对印度的情况很熟悉。1957年,他参阅Ball,Kaye,Malleson,Holmes,Forrest等关于印度起义的著作及其他有关材料,写成“印度兵变”(The Indian Mutiny)一书。他不但承袭了这些作者传统的殖民主义观点,而且还得出了许多对殖民主义者的“教训”。这本书在史料上并无新发现,但在分析与评论方面,集中而露骨地表现了现代殖民主义者的观点。因此,本文拟以之为批判的重点。
② 希尔顿:印度兵变,页206-207。
① 指邱吉尔在其近著“英语民族史”(A History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s)中所提出的看法。
② 希尔顿:印度兵变,页207。
③ 希尔顿:印度兵变,页20。
① 希尔顿:印度兵变,页8-24。
② 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英语民族史(A History of tne English-Speaking Peoples),第4卷,第2编,据“生活”杂志,58. 3. 3,页68-69。(第4卷全书在当时尚未发表,“生活”杂志曾连载其书中之部份。目前我们尚无该书,故引用“生活”)
① 森:“1857”,页XXIII。
② 玛珠达:1857年的兵变与叛乱,页17-23。
③ 同上书:页252。
④ 同上书:页255。
① 玛珠达:1857年的兵变与叛乱,页261。
② 同上书:页260。
③ 森:1857,页1。
④ 同上书:页39-40。
① 转引卡尔都(Talmiz Khaldun):伟大的反叛(The Great Rebellion),载“1857的反叛”,页6,人民出版社,新德里,1957。
① 辛哈(J.C.Sinha):孟加拉经济史(Economic Annals of Bengal),伦敦,1927,页40-42。
② 同上书:页40-52。
③ 同上书:页39。
④ 同上书:页100-102。
⑤ 同上书:页42-44。
① 辛哈:前引书页247-249。
② 马克思: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局,载“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殖民地及民族问题的论著”,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出版,页146。
③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同上引书,页132。
④ 卡玛诺夫: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载“1857-1859印度人民起义”论文集。莫斯科,1957,页47。
⑤ 杜德(R.C.Dutt):维多利亚时代印度经济史(The 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 in the Victorian Age),伦敦,1906,页101。
① 杜得:前引书,页108。
② 同上书:页161-162。
③ 同上书:页101-102。
④ 同上书:页105。
⑤ 印度方志(Imperial Gazetteer of India):卷11,页110-111,牛津,1908。
⑥ 同上书:页116。
⑦ 杜德:前引书,页105。
⑧ 同上。
① 拉那哈里:孟加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俄译本,莫斯科,1956,页50。
② 马克思:资本论,卷1,人民出版社,1955,页525。
③ 马克思: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局,载“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殖民地及民族问题的论著”,页147。
④ 卡玛诺夫:前引文,页55。
① 巴登、鲍威尔(B.H.Baden-Powell):英领印度的土地制度(The Land systems of Britis hIndia),牛津,1892,卷1,页414-415,页289。
② 卡玛诺夫:前引文,页43;参看鲍威尔,前引书,卷1,页289,又参看孙哈,前引书,页271-272。
③ 鲍威尔:前引书,卷1,页627-636。
④ 辛哈:前引书,卷1,页629-271。
⑤ 奥西波夫(А.М.Осипов):1857-1859年起义前夕西北省的农民,载“1857-1859印度人民起义“论文集,莫斯科,1957,页108。
① 奥西波夫:前引文,页110。
② 杜德:前引书,页46-47。
③ 同上书:页212。
④ 卡玛诺夫,前引文,页80。
⑤ 奥西波夫(А.М.Осинов):论拉吉普特公社农民在1857-1859印度民族起义中的作用,载“历史问题”,1957年6月号,页82。
⑥ 同上文:页82。
① 杜德:前引书,页71,74。
② 蓝姆(Helen B.Lamb):印度的国家(State)与经济发展,载“印度、日本、巴西的经济发展”论文集,页469。
③ 杜德:前引书,页158,160。
④ 同上书:页25。
① 玛珠达等:高级印度史,伦敦,1953,页768。
② 同上引
③ 印度方志:卷19,页288。
④ 森:前引书,页22。
① 转引森:前引书,页30-31。
② 希尔顿:前引书,页18。
③ 同上书:页203。
④ 邱吉尔:前引书,“生活”,58. 3. 3,页73-74。
① 卡尔都:前引书,2-3。
② 玛珠达:前引书,216。
③ 关于清净派在起义中的作用详见阿西拉夫(K.M.Ashraf):“穆士林的复兴派与1857年的叛乱”,载“1857的叛乱”论文集,页71-102。同一作者为荪瑛“1857-59印度人民起义”论文集所撰“穆士林复兴运动的代表与1857年的事件”,(载该书页121-145) 基本上是前一文的翻译。
④ 马恩全集(俄文第二版):12卷,页256。
⑤ 萨瓦尔加(V.D.Savarkar):“1857印度的独立战争”,孟买,1947,页286。
⑥ 玛珠达:前引书,页268。
① 森:前引书,页411-413。
② 希尔顿:前引书,页203。
③ 菲利普斯:“印度兵变”,载泰晤士报,57年5月10日页13。
④ 卡尔都:前引文,页36-44;阿西拉夫,前引文,页84;约西,前引文,页185-193。
① 马恩全集(俄文第二版):卷12,页259。
① 希尔顿:前引书,页2。
② 同上引处。
③ 同上引书:页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