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治水神话中的夏禹
作者:杨明照;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59,(04):-117-13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四川治水神话中的夏禹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帝尧时代的茫茫洪水,据说是由四川的岷江氾滥所酿成的: 二仪之判也,岷之山腾为东井之精,江实出之;惟尧之世,斯水未治,遂有昏垫之虞,以嗟方割。——苏德祥新修江渎庙碑记(杨慎全蜀艺文志卷三七上) 昔洚水警尧,天下昏溺,江实为暴。——张俞郫县蜀丛帝新庙碑记(同上)这样,四川的灾情就更为严重。当时只有一种所谓的“浮山”: 浮山,在巴县,本名方山。及云:尧时洪水不没,故曰浮山。——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七五
参考文献
① 见高诱淮南子氾论篇注。
② 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三○引十道录,维舟上加州人二字,非是。
① 路史后纪卷十二:“伯系字熙,汶山广柔人也”。罗苹注:“见子云蜀记”。
② 本楚辞天问“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二句为说。
③ 从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及河渠书说。
① 崔府君(即镇江王)生于六月六日,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及三教搜神大全卷二。杨四将军生于六月六日,详黄芝岗中国的水神第一及第十六章。
② 李凡夫同志在“治水工作的辩证观点”中说:“安徽怀远县塗山上有一座禹王宫,据传已有很久的历史,历代都重修过,在解放前每年有两次庙会,每次到山上朝拜的群众很多”(载1959年“红旗”12期)。可见这种盛况一直延续到解放前。
① 略就马永卿神女庙记首段文意加以推演。
① 以上所述,跟现在三峡民间流传的神女峰故事差不多,可参阅田海燕同志整理的三峡民间故事--神女峰(载1956年10月号“红岩)。
② 禹通轘辕山(在河南偃师县东南)化为熊事,见随巢子(绎史卷十二引)及淮南子(汉书武帝纪颜注、楚辞天间补注引)。
③ 禹锁淮涡水神无支奇(一作无支祁,又作巫支祁)事,见山海经(李肇国史补引)及异闻集(集注分类东坡诗集卷二程演注引)。古岳渎经所载较详,淮地记曾引之,见太平御览卷八八二(李公佐所撰的更详,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云出戎幕闲谈)。
④ 禹在黄河治水,河精授以河图事,见尚书中候(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博物志卷一及宋书符瑞志上。
⑤ 今本作禹行功,见塗山之女。高丽活字本文选南都赋李注引作禹行,窃见塗山之女(见许维遹集释引日本鉴田氏说)。窃字极是,今从之。水字亦据文选吴都赋刘注补。
① 楚辞天问:“闵妃匹合,厥身是继”。可见禹是很重视子嗣的。
① 塗山氏居住夏城事,见阚骃十三州志(路史后纪卷十二注引)及水经涑水注。
② 关于这点,李凡夫同志给禹过去的评价是很高的。他说:“据史记和尚书记载,泄(水)与蓄(水)的争论,远在大禹的父亲时就开始了。大禹的父亲名鲧,主张用‘湮’的方法,即堵塞的方法,因治理无效,被流放到羽山去了。大禹否定了他父亲的方法,主张用‘导’的方法,即疏导排泄的方法,治水有功,因而获得了极高的荣誉。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大禹的主张一直占着优势”(同上4页② )。
③ 见淮南子地形、时则二篇(庄子天下篇亦有禹湮洪水的话),
① 用江绍源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的说法。
② 颜率对齐王说:“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战国策东周策)。那么九鼎经过商周两代的搬运,真是劳民伤财。
③ 九鼎入周后就叫周鼎,吕氏春秋中屡有此种称呼。
① 周武王灭商后把九鼎搬到洛阳,见左桓二年传。
② 成都市望江川剧团和绵阳专区川剧团第二团都作了很大的努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