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与史学印证方法比较研究
A Comparison between Corroboration in History and Law
作者:龙宗智;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20,226(01):-111-11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证据学;法学;史学;多重证据法;印证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中国史学一直有"孤证不立"的传统。陈寅恪提出并实践"诗史互证"研究方法,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主张地下文物与传世史籍的互证。后又有"三重证据法""四重证据法"提出,以拓宽史料领域,增强史实客观性。多重证据法即互证法亦即印证法。它与兰克(L·V·Ranke)提出的"外证法"和"内证法"学理上一致。多重证据法"由一到多"的发展,体现出对印证广度与厚度的关注。而且多重证据法重视新证据的发现,在研究中,史学家已注意到历史证据的不同类型及其不同功用。不同证据相互印证的证明方法在法证据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史学的多重证据法与法证据学的印证证明方法相比较,共同之处表现在二者的证明目的、性质与对象以及对印证方法使用的基本方式具有相同性,参与印证的证据材料类型也具有相同性。但二者也有一定区别:包括印证材料的类型有别,印证证明的要求和标准不同,法学运用印证的广度与深度明显大于史学。为保证客观性,法学印证过程中运用的推论方法与阐释方法受较严格限制。法学与史学运用印证方法"和而不同",但亦可通过比较研究获得启迪,改善各自的证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3页。
(2)刘秀俊:《“疑古”与“走出疑古”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史哲》2007年第1期,第165页。
(3)参见陈荣军:《二重证据法考论》,《求索》2008年第4期,第205-207页。
(4)刘秀俊:《“疑古”与“走出疑古”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史哲》2007年第1期,第165页。
(5)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序言,第1页。
(6)参见叶舒宪:《国学考据学的证据法研究及展望——从一重证据法到四重证据法》,《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第396页。
(7)董志翘:《浅谈汉语史研究中三重证据法之运用——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简帛医方中的“冶”“饍”研究为例》,《苏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第168页。
(8)叶舒宪:《物的叙事:中华文明探源的四重证据法》,《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第1页。
(9)刘秀俊:《“疑古”与“走出疑古”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史哲》2007年第1期,第165页。
(10)参见张作成:《西方“科学历史学”何以可能——以兰克、马克·布洛赫和劳伦斯·斯通的史学思想为例》,《兰州学刊》2007年第11期,第158页。
(11)史正玉:《历史上“证据力”和“证明力”的考察》,《决策探索》2015年第5期下,第80页。
(12)刘秀俊:《“疑古”与“走出疑古”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史哲》2007年第1期,第166页。
(13)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模式》,《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107-115页。
(14)参见刑事诉讼法第55条关于只有被告人口供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判处刑罚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78条、第83条、第105条、第109条关于证人翻证、被告翻供、凭借间接证据定案,以及证言效力较弱时判断证言的相关规定。
(15)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1页。
(16)龙宗智:《“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第96-97页。
(17)参见王昌燧:《科技方法与历史学研究》,《河北学刊》2019年第1期,第64页。
(18)马松:《浅谈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历史学研究的独特性——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口述方法》,《才智》2014年第17卷,第262页。
(19)转引自叶舒宪:《国学考据学的证据法研究及展望——从一重证据法到四重证据法》,《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第390页。
(20)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00页。
(21)王晓艳、郭慧云:《浅析柯林武德之“活着的过去”》,《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3期,第307页。
(22)杨骊:《重估大传统:四重证据法的方法论价值》,《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11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