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德的完全义务与不完全义务概念的当代思考
A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Kant's Concepts of Perfect and Imperfect Duties
作者:郭立东;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20,227(02):-48-5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康德;完全义务;不完全义务;严格主义;普遍法则;概念矛盾;意志矛盾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关于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完全义务和不完全义务概念,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第一,康德如何区分完全义务和不完全义务这两个概念;第二,完全义务和不完全义务的判别标准是什么。对康德观点应当做严格主义的解读,即选择不做某一义务性行为的理由只能是为了其他义务,而这种解读不会导致取消完全义务和不完全义务之间的区别。其次,完全义务和不完全义务的判别标准不是违反义务的准则普遍化会导致的矛盾类型,而是可以用普遍化检验程序来论证的义务准则本身的性质;某些类型的行为属于不完全义务,是因为普遍化检验程序不能给出它们的精确准则,从而为自由选择留下余地;但这种选择是严格主义的。
参考文献
① 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任立、孟庆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47页。
② 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第73-74页。
(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07页。
(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第429页。
(3)Barbara Herman,The Practice of Moral Judgment,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p.63,n.27.
(4)John Stuart Mill,Utilitarianism,London:Longmans,Green and Co.,1907,p.74.
(5)Herman,The Practice of Moral Judgment,p.65.
(6)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康德著作全集》第六卷,李秋零、张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03页。译文有改动,原译文中“爱父母进而爱邻人”有误,德文原文为“die allgemeine n?chstenliebe durch die Elternliebe”,故改为“爱一般的邻人被爱父母所限制”。
(7)Mary Gregor,Laws of Freedom,Oxford:Blackwell,1963,p.102.
(8)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康德著作全集》第六卷,第463页。
(9)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15页。
(10)不过萨特夸大了这种主观性。这种主观选择的空间并不是无限的,而是已经被道德法则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个例子中的当事人是在有义务根据的事项之间选择:帮助那些抵抗者,还是帮助自己的母亲。因此是在遵循道德法则的前提下的选择。
(1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第431-432页。
(12)Mill,Utilitarianism,pp.5-6.
(1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第437-438页。
(14)Christine M.Korsgaard,Creating the Kingdom of End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98.
(15)Herman,The Practice of Moral Judgment,p.138.
(16)Korsgaard,Creating the Kingdom of Ends,p.100.
(17)Thomas W.Pogge,Kant?s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Critical Essays,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8,p.200.
(18)Allen Wood,Kantian Eth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p.168.
(19)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康德著作全集》第六卷,第402页。
(20)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康德著作全集》第六卷,第464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