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话语建构:南宋荐举制度与谢启的文体功能
The Recommendation System and the Ritual of Parallel Qi for Gratitude
作者:戴路;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20,226(01):-179-18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南宋;荐举制;谢启文;礼仪文化
Key words: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南宋荐举官制与四六启文研究”(17YJC751005);;
四川大学专职博士后研发基金项目“晚宋骈文文体研究”(skbsh201832)
中文摘要
南宋荐举制度推动了谢荐举启写作的流行,这类谢启在官场交际中深化了自身的礼仪功能。作为上行文体,以卑事尊的历史渊源和涉及仕途升迁重要性,塑造了谢启在荐举场合显恭致诚的礼仪性;而南宋荐举科目的增多、荐举信息传播的便捷,让谢启的文本形态通过篇题、自注等形式更加丰富,使其功能从宽泛的应酬走向精细的交际;在礼仪性书写中,谢启对荐举科目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描述,从制度层面的循名责实走向文化层面的释名章义。通过荐举制度的推动、酬谢语境的影响、骈文书写传统的调节,谢启建构了荐举话语体系,提升了调节官场交际、规范公共表达的礼仪性。
参考文献
①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三《四六标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396页。有关启文的源流演变,参见钟涛:《试论晋唐启文的体式嬗变》,《文学遗产》2007年第4期,第134-139页;邬志伟:《从公牍到私书:论唐宋启文的新变》,《海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第78-86页。
② 参见曾资生:《宋代荐举制度的运用与精神》,《东方杂志》1945年第41卷第24号,第36-40页;金中枢:《北宋举官制度研究(上)》,《新亚学报》1969年第9卷第1期,第243-298页;梅原郁:《宋代官僚制度研究》第三章第二节,京都:同朋舍,1985年;朱瑞熙:《宋代幕职州县官的荐举制度》,《文史》第27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67-88页;曾小华:《宋代荐举制度初探》,《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2期,第41-52页;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苗书梅:《宋代官员的选任和管理制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③ 如王宇《〈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与南宋地方官员管理制度的再认识——以知州的荐举和考课为例》(《文史》2013年第4期,第199-216页)从徐谓礼印纸中概括了知州荐举不同于监司荐举的特性,指出了荐举对官员政绩的臧否功能。
④ 如胡坤《宋代荐举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历史学院,2009年)第六章第三、四节谈到宋代荐举与诗、词、文创作的关系;王瑞来《近世中国:从唐宋变革到宋元变革》(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年)以杨万里、罗大经等南宋士人为个案,利用书信、启札、笔记等材料,透视荐举制度背后的人际交往与生活百态,归纳其社会意义。
(1)辛更儒:《刘克庄集笺校》卷九十八,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12页。
(2)王之绩:《铁立文起》前编卷二,王水照编:《历代文话》第4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667页。
(3)詹锳:《文心雕龙义证》卷二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73页。
(4)《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21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84页。
(5)刘克庄:《答汤伯纪论四六启》,《刘克庄集笺校》卷一二六,第5136页。
(6)王之绩:《铁立文起》前编卷二,《历代文话》第4册,第3667页。
(7)孙梅:《四六丛话》卷十四,《历代文话》第5册,第4524页。
(8)《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刘琳、刁忠民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5244页。
(9)赵孟坚:《彝斋文编》卷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17页。
(10)赵孟坚:《谢发运权宪节斋先生京状》,《彝斋文编》卷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1册,第338页。
(11)陈著:《谢剡帅举升陟缴札》,《本堂集》卷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5册,第358页。
(12)孙应时:《上杨侍郎王休书》,《烛湖集》卷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66册,第610页。
(13)周必大:《乾道壬辰南归录》,《文忠集》卷一七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8册,第868页。
(14)周密:《癸辛杂识》后集“马裕斋尹京”条,吴企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83-84页。
(15)参见胡坤:《宋代荐举改官文书中的照牒和奏检》,《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2期,第117-131页。
(16)洪迈:《夷坚志》甲志卷一“韩郡王荐士”条,何卓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0页。
(17)司马光:《书仪》卷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2册,第463页。
(18)参见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第七章第二节之二《宋元尺牍用语对书仪语汇的改造》,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401-406页;张澜:《中国古代类书的文学观念:〈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第三章《〈翰墨全书〉诸式门及其文体观念》,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第99-105页。
(19)《翰苑新书》续集卷三十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0册,第469页。
(20)陈著:《本堂集》卷五十五,《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5册,第271页。
(21)王义山:《稼村类稿》卷二十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59页。
(22)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六,徐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42页。
(23)《宋会要辑稿》“选举”三○,第5827页。
(24)《玉海》卷一一六《选举》,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第2156-2157页。
(25)刘宰:《谢韩漕梴举练达科》,《漫塘集》卷十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0册,第457页。
(26)《宋史》卷一百六十,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754页。
(27)分别见《宋史》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卷四十五,第676、700、724、883页。
(28)刘克庄:《与徐漳州书》,《刘克庄集笺校》卷一三三,第5338页。
(29)相关研究参见胡坤:《宋代荐举改官文书中的照牒和奏检》,《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2期,第117-131页。
(30)辛更儒:《杨万里集笺校》卷一○九,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134页。
(31)周必大:《陈君举舍人》(淳熙三年),《文忠集》卷一百八十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9册,第97页。
(32)郑霖:《谢陈提刑举状》,《翰苑新书》续集卷三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0册,第444页。
(33)史浩:《鄮峰真隐漫录》卷四十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1册,第868页。
(34)孙应时:《烛湖集》卷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66册,第610页。
(35)《翰苑新书》续集卷二十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0册,第434页。
(36)《历代文话》第2册,第1272页。
(37)李曾伯:《可斋杂稿》卷十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9册,第299页。
(38)黄震:《黄氏日钞》卷九十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8册,第992页。
(39)李曾伯:《可斋杂稿》卷十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9册,第297、300页。
(40)李廷忠:《橘山四六》卷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69册,第242-243页。
(41)《刘克庄集笺校》卷一一六,第4782页。
(42)王子俊:《谢刘阁学侍郎甲举顾问科》,《格斋四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1册,第35页。
(43)司马光:《乞以十科举士札子》,《温国文正公文集》卷五十三,《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139册,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第13页a。
(44)张淏:《云谷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71、73页。
(45)赵升:《朝野类要》卷五《降免》“破白合尖”条,王瑞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06页。
(46)王之道:《相山集》卷十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2册,第615页。
(47)虞俦:《尊白堂集》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4册,第93页。
(48)郑霖:《谢陈提刑举状》,《翰苑新书》续集卷三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0册,第444页。
(49)陈著:《谢前人举改官职司破白启》,《本堂集》卷五十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5册,第279页。
(50)李刘:《谢董侍郎居谊举状》,《四六标准》卷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7册,第82页。
(51)李曾伯:《代上郑制置》,《可斋杂稿》卷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9册,第240页。
(52)刘宰:《谢韩漕梴举练达科》,《漫塘集》卷十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0册,第457页。
(53)方大琮:《谢巩漕破白举改官》,《铁庵集》卷十一,明正德八年方良节刻本。
(54)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七,李剑雄、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33-134页。
(55)《新五代史》卷五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654页。
(56)唐庚:《上邓左丞书》,《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二十三,《四部丛刊广编》第3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49-150页。
(57)《杨万里集笺校》卷一○八,第4125页。
(58)方大琮:《上观使卫大参》,《铁庵集》卷十一,明正德八年方良节刻本。
(59)洪咨夔:《洪咨夔集》卷二十四,侯体健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604页。
(60)王义山:《稼村类稿》卷二十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3册,第158页。
(61)《刘克庄集笺校》卷一一七,第4831页。
(62)赵升:《朝野类要》卷三《升转》“改官”条,第70页。
(63)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橘山四六》卷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69册,第249页。
(64)李刘:《四六标准》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7册,第130页。
(65)李曾伯:《谢夔宪举练达科》,《可斋杂稿》卷十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9册,第299页。
(66)刘真伦、岳珍:《韩愈文集汇校笺注》卷八,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855页。
(67)参见《旧唐书》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7页。
(68)黄庶:《伐檀集》卷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92册,第792页。
(69)方岳:《秋崖集》卷二十九,《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2册,第514页。
(70)《翰苑新书》前集卷七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9册,第525页。
上一条:破碎的摩崖:北宋诗人对《中兴颂碑》的多元演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