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艺术的“文本意向性”
“Textual Intentionality” in Art and Literature
作者:赵毅衡;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20,229(04):-166-17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文学艺术;文本;意向性;展示;不定点;解释张力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当今中国艺术产业的符号美学研究”(19XZW004)
中文摘要
意向性是意义活动的出发点,它是意识观照对象的产物。意向性包括文本发出者的意向性、文本解释者的意向性以及处于这二者之间的似乎无主体的"文本意向性"。文学艺术的发出意向,既包括艺术家的意向,更包括展示者意向,因为展示指明文化范畴,对于文本的解释更有决定性影响。而在文本传播的过程中,"文本意向性"更是关键环节,它与文本本身的品格联手,共同决定文本的基本意义。文本本身中会留下大量意向性的痕迹,这些痕迹召唤着解释者意向性。文本中的"意义不定点"越多,文本的"解释张力"就越大,对解释的要求就越高,意义解释就越丰富。
参考文献
(1)Jorrdd Levinson,“Defining Art Historically,” Journal of Aesthetics & Art Criticism,Spring 1989,p.25.
(2)Daniel Kolak,“Art and Intentionality,” Journal of Aesthetics & Art Crticism,Spring 1990,p.160.
(3)Paisley Livingston,“Intentionalism in Aesthetics,”New Literary History,Autumn 1998,p.837.
(4)岳玉苓:《大猩猩涂鸦伦敦拍卖行拍出天价》,《环境教育》2005年第8期,第31页。
(5)Arthur Danto,After the End of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p.90.
(6)迈克尔·克劳兹:《音乐表演:超意向诠释》,卢广瑞译,《人民音乐》2006年第1期,第65页。
(7)H.G.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8)董明来:《意向性的句法与局发的意向性:胡塞尔对表象与判断,及其对符号表达的研究》,《符号与传媒》第17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35页。
(9)朱青生:《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10)玛格欧纳:《文艺现象学》,王岳川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第18-19页。
(11)Franz Bretano,Psychology from the Emperical Standpoint,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4,p.88.
(12)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248页。
(13)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10-211页。
(14)Umberto Eco,Interpretation & Overinterpret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p.64.
(15)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78页。
(16)Kaye Mitchell,Intention and Text: Towards an Intentionality of Literary Form,London:Continuum,2008,p.x.
(17)杨·穆卡洛夫斯基:《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波利亚科夫编:《结构-符号学文艺学:方法论体系与论争》,佟景韩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第171页。
(18)John R.Searle,Intentionality: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Cambridge: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1983,p.172.
(19)Ronald McIntyre and David Woodruff Smith,Husserl and Intentionality: A Study of Mind,Meaning and Language,Dordrecht and Boston:D.Reidel,1982,pp.2-3.
(20)关于“文本自携元语言”,参见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第十章第四节“元语言的构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32页。
(21)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270-271页。
(22)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陈燕谷、晓未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第56、10页。
(23)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盛宁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盛宁把naturalization译成“归化”,相当传神。
(24)扬·阿尔贝、斯特凡·伊韦尔森、亨利克·斯科夫·尼尔森、布莱恩·理查森:《什么是非自然叙述的非自然?对莫妮卡·弗鲁德尼克的回应》,《叙事》第三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32-143页。
(25)赵毅衡:《论二次叙述》,《福建论坛》2014年第1期,第121-127页。
(26)汤显祖:《五灯会元序》,《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072-1073页。
(27)王夫之:《明诗评选》,《船山全书》第十四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第1626页。
(28)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节庆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186、185、182页。
(29)C.K.Ogden & I.A.Richards,The Meaning of Meaning,New York:Harcourt,Grace & World,1946,p.191.
(30)Paull Franklin Baum,Principles of English Versifica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2,p.6.
(31)Jonathan Culler,Structuralist Poetics: Structuralism,Linguistics and the Study of Literature,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5,p.129.
(32)倪梁康选编:《胡塞尔选集》下,上海:三联书店,1997 年,第1203-1204页。
(33)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第196 页。
(34)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第12页。
(35)Kolak,“Art and Intentionality,”p.158.
(36)Levinson,“Defining Art Historically,” p.2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