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赵晔《吴越春秋》卷六《越王无余外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7-128页)中言大禹“复返归岳,从三子乘四载以行川。始于霍山,徊集五岳,……遂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② 《礼记正义》卷十二,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336页。
③ 常祀为依照固定时间及其礼仪举行的常规祭祀活动,非常祀为特殊安排的祭祀活动,需要则祭,不需要则去。参见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26-328页。
④ 郑樵:《通志》卷四十《地理略·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41页。
⑤ 《尚书正义》卷十九《吕刑》,《十三经注疏》,第248页。
⑥ 蔡沈:《书集传》卷二,《四书五经》上册,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第23页。
(1)顾颉刚总结道九州分界:“兖州以济水、黄河为界;青州以海和泰山为界;雍州以黑水、西河为界;荆州以荆山、衡山为界;徐州以海及泰山、淮水为界;豫州以荆山及黄河为界;梁州以华山、黑水为界。”参见侯仁之:《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7页。
(2)曹胜高:《降丘宅土、敷下土方与九丘观念的形成》,《山西师大学报》2019年第5期,第76-83页。
(3)以上参见《毛诗正义》卷二十、十八,《十三经注疏》,第615、574页。
(4)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八十九《郊社考》,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726页。
(5)《论语注疏》卷十六,《十三经注疏》,第2520页。
(6)《毛诗正义》卷二十,《十三经注疏》,第617页。
(7)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02页。
(8)《礼记正义》卷二十二,《十三经注疏》,第1423页。
(9)这次地震被命名为岐山地震,震级为6-7级,震中位置岐山(34.5°N,107.8°E),参见顾功叙:《中国地震目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页。
(10)《毛诗正义》卷十二,《十三经注疏》,第446页。毛传、孔疏出于变风变雅之说,认为此诗作于周厉王时,只是经说而无实据。
(11)徐元诰:《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7页。
(12)《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十三经注疏》,第2102页。
(13)《毛诗正义》卷十八,《十三经注疏》,第570-572页。
(14)《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六,《十三经注疏》,第1901-1902页。
(15)徐元诰:《国语集解》,第384页。
(16)曹胜高:《歌哭之辞的形成语境及其理论阐释》,《乐府学》2017年第2期,第73-88页。
(17)邵雍:《皇极经世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11页。
(18)黎翔凤:《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页。
(19)《周易·观卦》彖辞:“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周易正义》卷三《观卦》,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6页。
(20)《礼记正义》卷十八,《十三经注疏》,第1388-1390页。
(21)曹胜高:《湘君湘夫人的神格与原型》,《国学研究》第2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9-284页。
(22)曹胜高:《〈九歌·山鬼〉“祈雨于山川”考》,《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1期,第50-56页。
(23)《礼记正义》卷二十二,《十三经注疏》,第1425-1426页。
(24)或言五祀为“户、灶、土、门、行”之事。《礼记·月令》载孟冬之月,“腊先祖五祀”,郑玄注:“五祀,门、户、 中霤、灶、行也。”依此说,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礼运》所言王之事,当为七祀之制。《周礼·春官·大宗伯》又言:“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社稷五祀,即按照五行而进行的五方之祀。
(25)《礼记正义》卷二十一,《十三经注疏》,第1418页。
(26)陈澔:《礼记集说》,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175页。
(27)姚际恒《诗经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327页)引季明德语,认为是“岐山之祭”。
(28)以上参见《毛诗正义》卷十八、十三、九,《十三经注疏》,第565、470、412页。
(29)曹胜高:《军社之祀与〈诗经〉军征之诗的生成语境》,《四川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第131-139页。
(30)《礼记正义》卷五,《十三经注疏》,第1268页。
(31)曹胜高:《中国文学的代际》,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87-88页。
(32)《春秋公羊注疏》卷十二,《十三经注疏》,第2263页。
(33)《礼记正义》卷十七,《十三经注疏》,第1384页。
(34)《礼记正义》卷十二,《十三经注疏》,第1336页。
(35)以上参见《周礼注疏》卷十九、二十一,《十三经注疏》,第766、781页。
(36)《仪礼注疏》卷二十七,《十三经注疏》,第1094页。
(37)《山海经》卷五、三、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62、175、194、251、158、98、8、18页。
(38)《周礼注疏》卷十八,《十三经注疏》,第758页。
(39)曹胜高:《〈河伯〉“以女妻河”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2期,第93-98页。
(40)《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五、三十三,《十三经注疏》,第1816、1965页。
(41)《仪礼注疏》卷二十七,《十三经注疏》,第1093页。
(42)《周礼注疏》卷二十二《大司乐》,《十三经注疏》,第789页。
(43)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卷五,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26页。
(44)范处义:《诗补传》卷二十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26页。
(45)《毛诗正义》卷十七《凫鹥》,《十三经注疏》,第538页。
(46)以上参见《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四、五十二、四十六,《十三经注疏》,第2049、2114、2070页。
(47)《周礼注疏》卷二十五《大祝》郑玄注引,《十三经注疏》,第809页。
(48)孙诒让:《墨子间诂》卷十五,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577页。
(49)《毛诗正义》卷二,《十三经注疏》,第299-300页。
(50)《尚书正义》卷三,《十三经注疏》,第126页。
(51)以上参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卷二十八《封禅书》,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6、1355-1356页。
(52)《礼记正义》卷十一,《十三经注疏》,第1327-1328页。
(53)杜佑:《通典》卷五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501页。
(54)以上参见《周礼注疏》卷二十六《男巫》、卷十三《牧人》、卷十八《大宗伯》,《十三经注疏》,第816、723、762页。
(55)陈立:《白虎通疏证》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282-283页。
(56)《毛诗正义》卷十九,《十三经注疏》,第605页。
(57)林沄:《天亡簋“王祀于天室”新解》,《史学集刊》1993年第3期,第24-29页。
(58)皇甫谧:《逸周书》卷五,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8页。
(59)郑杰祥:《周初铜器铭文“王在阑师”与“王祀于天室”新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第40-44页。
(60)《毛诗正义》卷十九,《十三经注疏》,第589、588页。
(61)《史记》卷四,第129页。
(62)徐元诰:《国语集解》,第2页。
(63)《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三,《十三经注疏》,第1882页。
(64)《毛诗正义》卷十六,《十三经注疏》,第515页。
(65)方玉润:《诗经原始》,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486页。
(66)徐元诰:《国语集解》,第106-107页。
(67)《毛诗正义》卷十六,《十三经注疏》,第515页。
(68)以上参见《礼记正义》卷十二、二十六,《十三经注疏》,第1332、1457页。
(69)王应麟:《诗考·诗地理考》,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90页。
(70)沈约:《竹书纪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44、46页。
(71)张建军《〈大雅·棫朴〉、〈旱麓〉新证》(《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第104-111页)认为《棫朴》《旱麓》二诗为周恭王居南郑时作。
(72)徐元诰:《国语集解》,第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