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学研究与学术共同体的使命——纪念1982宪法颁行30周年
On the Mission of Chinese Constitution Studies and Its Academic Community——In Honor of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1982 Constitution
作者:韩大元;胡弘弘;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6):-5-1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宪法学;专业化;公共责任;学术影响力
Key words: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年实施状况研究”(11YJA820021)
中文摘要
宪法学学术共同体于宪法学、宪法本身、国家法治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宪法学研究队伍植根于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产生,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严重挫折,转而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宪法学研究的春天再次来临,至1982年宪法修改,宪法学研究日趋盎然,宪法学学术共同体已然形成。未来宪法学学术共同体将继续秉承独立、自治精神,推动宪法学专业化与公共责任,建构方法多元、逻辑自洽的"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并充分发挥研究会等学术组织的功能、薪火相传,推动宪法学发展,扩大宪法学的学术影响力。
英文摘要
①周叶中:《宪法至上:中国法治之路的灵魂》,《法学评论》1995年第6期。
②刘茂林:《中国宪法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1页。
③董璠舆:《中国宪法学四十年》,《政法论坛》1989年第5期。
④董成美:《宪法学的历史回顾》,《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3期。
⑤韩大元:《中国宪法学:20世纪的回顾与21世纪的展望》,《宪政论丛》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88页。
⑥韩大元:《中国宪法学的学术使命与功能的演变——中国宪法学30年发展的反思》,《北方法学》2009年第2期。
①董成美:《宪法学的历史回顾》,《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3期。
②《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综述》,《中国法学》1986年第1期。
④张震:《略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宪法学的发展脉络与学术图景》,《宪法与行政法论坛》第4辑。
①“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重点”,参见中国法学会网站http:∥www.calaw.cn/article/default.asp?id=6483,2012-01-11。
②张庆福:《宪法学研究述略》,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58页。
③转引自鲁先圣:《公共知识分子就是社会的牛虻?》,《羊城晚报》2003年1月19日。
④苏力:《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建构》,《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2期。
①陈来:《儒家思想传统与公共知识分子——兼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与专业性》,载景海峰编:《传薪集: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二十周年文选(1984—200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48页。
②高全喜、田飞龙:《政治宪法学的问题、定位与方法》,《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③林来梵:《中国宪法学的现状与展望》,《法学研究》2011年第6期。
④《哲学大词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第720-721页。
⑤徐锦堂:《创建和发展中国学术流派的几点思考》,载李双元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18辑)》,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第133页。
⑥参见林来梵:《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兼从法理学方面的追究》,“借用黑格尔描述哲学(家)的说法,可以说宪法学也是一种‘在绿原上啃枯草的动物’”,《法学文稿》2001年第2期。
①胡弘弘:《论宪法学者当下的使命》,《法商研究》2007年第3期。
②吴家麟主编:《宪法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年出版。
③韩大元:《中国宪法学研究三十年:1978—2008》,《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①胡弘弘:《论宪法学者当下的使命》,《法商研究》2007年第3期。
②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7页。
③范进学:《宪法事例评析》,《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④韩大元:《1982年宪法的人文精神》,《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
⑤刘珺珺:《科学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9页。
①参见[美]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17-48页。
②参见任剑涛:《专业与公共:转型社会知识分子的志业抉择》,《世纪周刊》2003年1月11日。
③韩大元:《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宪法学研究(1982—2002)》,《法学家》2002年第6期。
④参见胡弘弘:《论宪法学者当下的使命》,《法商研究》2007年第3期。
⑤俞可平:“权利政治,还是公益政治”,http:∥www.tszz.com/scholar/ykp/yukeping022.doc.html。
①张千帆:《从“人民主权”到“人权”——中国宪法学研究模式的变迁评》,《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②胡锦光、陈雄:《关于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思考》,《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
上一条:索绪尔符号“价值”系统理论在21世纪的发掘与超越——纪念《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100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