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民法典时代的法律实践:传统民事制度的法典化类型与民国基层诉讼
民国时期立法机关移植大陆法系民法体例制定中国民法典,传统民事制度面临三种遭遇,一是通过独立保留原有制度的方式嵌入到新的民法体系中;二是以西方民法理论重述原有制度的内容,将传统制度重新界定后纳入民法典体...
2020,226(01):-131-137 刘昕杰; -
习俗、法规与社会——对清代巴县地区“减租”习俗的法律社会史研究
在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租佃关系"时,除"租制""租额"等问题外,还有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减租"。但是学界对于减租的具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官方的减租规定上,而对于民间原有的减租习俗研究不够。本研究首先从清代...
2020,226(01):-138-148 凌鹏; -
宋人贡院记论略
贡院是科举考试的专门场所,北宋末年朝廷明令各地建造贡院,记载贡院建造的贡院记随之出现。宋人所作贡院记存今还有31篇,全部是南宋的作品,其中最早的是李处权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的《衢州新建贡院记》。此文回顾...
2020,226(01):-149-158 诸葛忆兵; -
“诗史”观念与苏轼的诗题
抒情诗如何具备"史"的内涵,亦即诗人要运用怎样的方式使叙事成分在他的文本中发挥其功能,这需要作一番考察,以苏轼为例,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他制作诗题的方式了。不过,呈现于通行本《苏轼诗集》的诗题,实际上有不同的...
2020,226(01):-159-168 朱刚; -
破碎的摩崖:北宋诗人对《中兴颂碑》的多元演绎
浯溪石刻《大唐中兴颂》包含文学、史学、金石学的三大要素,同时满足了宋代士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在宋代引发文人广泛兴趣。北宋诗人题《中兴颂》诗共计七首,可分为两大类型:在场的怀古和不在场的咏史。《唐鉴》对...
2020,226(01):-169-178 周裕锴; -
礼仪话语建构:南宋荐举制度与谢启的文体功能
南宋荐举制度推动了谢荐举启写作的流行,这类谢启在官场交际中深化了自身的礼仪功能。作为上行文体,以卑事尊的历史渊源和涉及仕途升迁重要性,塑造了谢启在荐举场合显恭致诚的礼仪性;而南宋荐举科目的增多、荐举信...
2020,226(01):-179-188 戴路; -
知识建构、议题设置和框架效应:北极理事会与北极航运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
近年来,北冰洋的海冰融化使得北极地区的航运活动持续增加,然而相比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和经济利益,航运造成的污染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政府间组织,北极理事会在北极航运环境治理中发挥了...
2020,226(01):-189-196 张佩芷; -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文献引证规范
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推进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化,《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从2012年1月开始采用2007年北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所确定的《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中的"注释体例",统一...
2020,226(01):-197 -
习近平关于“历史交汇”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历史交汇期"概念,既十分重要,又不易把握。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和思想,需要全面考察习近平的全部相关论述。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和不同含义上论述过"历史交汇"问题。其中包含不同文明的交...
2020,228(03):-5-11 刘建军; -
互联网舆论场视角下主流话语引导力提升的精准化设计研究
舆论议题、议题受众、意见领袖、舆论传导场所等四方面要素构成了互联网舆论场,而主流话语引导力的提升必须抓住互联网舆论场构建的关键环节,包括焦点议题的产生与传播、议题受众的分解与汇流、意见领袖的诞生与交...
2020,228(03):-12-19 赵姗; -
引领新时代教师的精神生活发展——习近平关于教师精神生活重要论述的阐释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多次论述和强调有关教师精神生活领域的重要问题,形成了丰富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精神生活观视域下对习近平关于教师精神生活的重要论述进行梳理和阐释,有助于准确把握...
2020,228(03):-20-26 孙清华; -
疾病文化与文学表征——以欧洲中世纪鼠疫为例
突发性传染性疾病往往对社会文化影响巨大,其间所形成的疾病文化现象也值得特别重视。因此,人们至今对发生在欧洲中世纪的鼠疫或黑死病这一典型的疾病性事件,以包括文学在内的不同方式持续进行着研究和呈现。人们...
2020,228(03):-27-33 王晓路; -
美国文化特征与“软实力”表现
美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是其软实力得以发挥的方式。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吸引力,它来自通过文化表达的价值观念,这是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思想的核心内容。软实力得以发展的基础以及所产生的作用,归根结底在...
2020,228(03):-34-44 金衡山; -
美国的宗教信仰之谜:探析《圣洁百合》中的公民宗教
一直以来,美国所秉持的政教分离原则使宗教与国家及个人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美国的宗教信仰同时兼具"神圣性"与"世俗性",呈现出公民宗教的诸多特点,其与个人及社会的关系也成为美国文学长久以来关注的焦点。...
2020,228(03):-45-53 孙璐; -
近代国人对苏俄的认知及其变化——基于民国时期民意调查的分析
巴黎和会召开后,国人对苏俄的认知曾经历巨大变化。由于山东问题交涉失败,基于苏俄"平等待我"的认知,对应"反帝""反军阀"的现实需要,"联俄"成为多数国人的选择。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初期成长及国民革命的发展,起到重...
2020,228(03):-54-77 杨天宏;付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