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雅俗:中国俗文化研究的路径与效果
作者:尹赋;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20,228(03):-164-16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会通雅俗:中国俗文化研究的路径与效果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上世纪初,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以"风俗""白话文学""民间歌谣"为代表的俗文化,在"文学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旗帜下,摆脱其长期被忽视的地位,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俗文化研究正式拉开帷幕。然而,时至今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路径更有效地开展俗文化研究,仍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想就此谈一下看法。一、雅、俗文化的分野与俗文化研究的路径取向作为中华文化的两翼,雅、俗文化的分野是先民们在文明发展进程中自然形成的,二者在
参考文献
(1)张亮采:《中国风俗史序例》,《中国风俗史》(1911年初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17年第6版,第1-2页。
(2)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1938年初版),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第21页。胡适认为,白话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是“最可以代表时代的文学史”,参见胡适:《白话文学史·引子》(1928年初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3页。郑振铎关于俗文学亦有相似表达,参见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20页。
(3)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36页。
(4)项楚:《敦煌文学研究漫谈》,《柱马屋存稿二编》,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269-270页。
(5)前两种书的引书目录由刘学涛、陈宪良、杨刚、赵婕四位博士生整理编写。《王梵志诗校注》引用书目先是分校同学各自编写所校部分,后来陈宪良博士又独自进行了分类编写。在此一并致谢!
(6)以上例举,参见项楚《王梵志诗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342、284、294、278、644、665-666、410、258-259、410、258-259、102-108、96、283-290页。
(7)项楚:《敦煌文学研究漫谈》,《柱马屋存稿二编》,第270-271页。
(8)项楚:《寒山诗注(附拾得诗注)·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第13页。
(9)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36页。
上一条:数词“百”大写作“伯”发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