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英美霸权转移的路径及其启示——以美国国际战略为中心的考察
The Path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Hegemony Transfer from Britain to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the Great Changes( 1880s-1940s)——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黄金辉;魏倩;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20,231(06):-21-3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霸权转移;国际战略;大变局;巧实力
Key words:
基金项目:西南财经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课题“百年未有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XZX19001)
中文摘要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叶,第二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和全球殖民体系的瓦解,使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发生重大变化。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变局,美国根据国际局势与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国际战略,在赢得世界霸权的同时避免与守成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国际战略的谋划和实施能力,为其赢得世界霸权发挥了重要作用。英美霸权转移的过程表明,制定并实施与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国际战略,妥善处理与守成国之间的关系,把握国际机遇,善用巧实力,对国际大变局下的大国成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① 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国际展望》2013年第6期,第13-26页。
② R.G.Neale,Great Britain and United States Expansion:898-1900,East Lansing,M.I.: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6;Aaron Friedberg,The Weary Titan:Britain and the Experience of Relative Decline,1895-1905,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p.168;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张小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7页。
(1)Arthur J.Marder,The Anatomy of British Sea Power:A History of British Naval Policy in the Pre-Dreadnought Era,1880-1905,New York:Knopf,1940,pp.252-257;Keneth Bourne,Britain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North America 1815-1908,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pp.340-341;Paul Kennedy,The Realities Behind Diplomacy:Background Influences on British External Policy,1865-1980,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1981,pp.107-109.
(2)Stuart Anderson,Race and Rapprochement:Anglo-Saxonism and Anglo-American Relation,1895-1904,Cranbury,N.J.: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1981;Michael Doyle,“Liberalism and World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80,No.4,1986,pp.1151-1169;Paul A.Kramer,“Empires,Exception and Anglo-Saxons:Race and Rule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United States,1880-1910,”The Journal of America History,Vol.88,No.4,2002,pp.1315-1353.
(3)A.F.K.Organski,World Politics,New York:Alfred A.Knopf,1968,pp.363-377;Charles A.Kupchan,How Enemies Become Friends:The Sources of Stable Peac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0,p.76.
(4)韩召颖、袁伟华:《权力转移进程中的国家意志制衡——以1895年英美解决委内瑞拉危机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第185-201页。
(5)倪峰:《美国大战略的历史沿革及思考》,《当代世界》2008年第11期,第6-15页。
(6)倪峰:《美国大战略的历史沿革及思考》,《当代世界》2008年第11期,第6-15页。
(7)高祖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学习时报》2019年1月21日,第1版。
(8)何增科:《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近现代大国崛起研究引论》,《复旦政治学评论》2018年第1期,第3-76页。
(9)国家实力综合指数(CINC)是一种衡量国家实力的统计,由J·大卫辛格为战争相关计划(Correlates of War)所创,它使用六个平均加权部分的平均指数:军费支出、军队人员、钢铁产量、能源消耗、城市人口和总人口。
(10)兰斯·贝内特:《政治的神圣化:民间宗教与美国政治》,《社会学情报》1997第14期,第12页。
(11)Frederick Merk,Manifest Destiny and Mission in America History:A Reinterpretation,New York:Alfred A.Knopf,1963,p.24.
(12)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3卷)——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37页。
(13)陈积敏:《从国家独立到西半球霸权:美国崛起过程中的拉美政策——兼论对中国崛起的启示》,《和平与发展》2012年第4期,第56-62、72页。
(14)樊亢、宋则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13页。
(15)王日华:《崛起国与霸权国无直接战争的根源》,《国际政治科学》2016年第2期,第37-73页。
(16)吴必康:《“春秋无义战”,抑或“修昔底德陷阱”——英美渐进式霸权转移的历史和理论逻辑》,《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5期,第74-84页。
(17)赵斌:《“利益共容”与新型国际关系建构——英美、英德关系(1898—1945年)的历史镜鉴》,《欧洲研究》2017年第3期,第20-40、5-6页。
(18)张江河:《美西战争与美国向东南亚地缘政治扩张的历史脉络》,《东南亚研究》2013年第5期,第18-26页。
(19)王书丽:《政府干预与1865—1935年间的美国经济转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6页。
(20)王昌林、姜江、盛朝讯、韩祺:《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与启示》,《全球化》2015年第9期,第39-49、117、133页。
(21)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王保存、王章辉、余昌凯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第61页。
(22)梁军、黄正柏:《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史学集刊》2011年第6期,第42-51页。
(23)这里的国际主义战略是指美国打破传统孤立主义原则,通过合作或联盟方式在国际体系中发挥领导作用。
(24)宋微:《美国对英战略与霸权转移》,《美国研究》2015年第4期,第47-68、6页。
(25)孔华润主编:《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下,王琛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84页。
(26)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1933—194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0页。
(27)刘娟:《美国海权战略的演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6页。
(28)梁军、黄正柏:《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史学集刊》2011年第6期,第42-51页。
(29)张文峰:《从门罗宣言到“睦邻政策”——兼论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指导思想》,《拉丁美洲研究》1986年第4期,第58-63页。
(30)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伊伟、丁耀林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447页。
(31)潘忠岐:《美国国际战略的国内根源》,《外交评论》2006年第4期,第58-65页。
(32)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第92-93页。
(33)黄仁伟:《从美国走向霸权的过程看当前中美权力转移》,《美国研究》2012年第3期,第126-127页。
(34)刘传春:《从反帝国主义到自由国际主义——1989—1918年美国民主党的外交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702-707页。
(35)杨永锋:《〈大西洋宪章〉再现英美论战——评述历史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6期,第60-69页。
(36)《罗斯福选集》,关在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56页。
(37)潘兴明:《英美霸权转移的历史考察》,《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93-101页。
(38)赵可金:《理论驱动与大国崛起——美国的经验》,《国际展望》2013年第6期,第47-64、152页。
(39)周方银:《大国崛起需要“战略定力”》,《人民日报》2013年1月14日,第5版。
(40)黄仁伟:《从美国走向霸权的过程看当前中美权力转移》,《美国研究》2012年第3期,第126-127页。
(41)托马斯·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上卷,李庆余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50页。
(42)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第31-35页。
(43)梁军、章博:《试论大国霸权的和平转移——以英美互动为个案》,《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4期,第136-140页。
下一条:知人与论世:郭嵩焘与近代中国的转折时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