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腔道手术器械设备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改进,微创理念深入人心,PCNL已成为治疗肾结石的首选方法之一,特别是复杂性肾结石更能凸显其优势。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PCNL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2]。但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如发热、术中术后出血、周围脏器组织损伤、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残石,还有切除肾脏的风险等[3]。
上尿路结石外科治疗原则是在最大程度清除结石与最少并发症之间寻找平衡,但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单一治疗手段很难完全清除结石。复习文献发现一般将最大直径<4 mm的残石称为无临床意义残石[4]。本研究定义的无残石是指术后1个月内复查腹部平片、泌尿系超声或CT未发现结石残留,本组患者的清石率为63.0%,比其他文献报道的结石清除率低[5]。
有关影响清石率的相关因素,ABDEL-KHALEK等[6]研究发现影响ESWL碎石成功率的两个最主要的独立因素为结石位置和结石直径。国内也有学者分析影响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清石率的相关因素,发现其主要因素为结石直径、数目、结石位置形态(肾盏或鹿角形结石)、中到重度肾积水[7]。
影响PCNL清石率的因素可分为患者因素和手术操作因素,为排除混杂因素及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本研究对可能影响PCNL清石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变量转换(即予以赋值),并引入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筛选影响因素,有效地避免了采用单因素描述性分析时混杂因子的影响。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因素和操作因素中,体质量指数、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孤立肾、病程、结石侧别、术前尿路感染、肾积水程度对PCNL清石率无明显影响,穿刺肾盏入路、通道数目、麻醉分级(ASA)、手术医师、术中并发症和定位方法等对PCNL清石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充分术前准备、术中采用B超或X线C臂实时监测及手术医师熟练操作经验有关[8]。
在单因素分析中,患侧肾脏的手术史(ESWL史)与PCNL术后有无残石有关,但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该变量却未被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这与文献[9]报道相符。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结石数目、手术分期、结石表面积和结石位置形态影响PCNL清石率(P<0 .05)。多发结石意味着手术时间较长,集合系统解剖复杂、多通道取石或分期手术的概率增大,出血的风险增加,以上因素均会影响pcnl清石率。手术分期与清石率有关,多发性结石、鹿角形结石等复杂性结石,或术中大出血等并发症均可能迫使医生选择分期手术,以上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对pcnl清石率表现出综合效应。结石表面积是影响pcnl清石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四分位数法将两组患者的结石表面积分层,随着结石表面积的增大,残石概率明显增加,olbert等[10]报道结石表面积越大,PCNL建立通道越多,手术时间越长,住院日越长,结石清除率越低。结石的位置形态同样是影响PCNL清石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组资料根据结石占据集合系统部位,将结石位置形态分为肾盂结石、肾盏结石、输尿管近端结石(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部分鹿角形结石、完全鹿角形结石,结果发现其相对应的PCNL清石率依次为95.1%、78.0%、88.8%、53.2%、30.1%。当经皮肾通道建立后,很容易处理肾盂及近端输尿管结石,而对于盏颈狭窄、集合系统畸形或鹿角形结石患者,采用单通道PCNL单一治疗方式,其清石率较低,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指南报道鹿角形肾结石PCNL清石率为74%,而完全肾鹿角形结石清石率为65%[11],本组资料中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清石率较低,这可能与本研究将临床无意义残石归入残石统计、随访时间较短等因素有关。
综上,上尿路结石的数目、结石表面积、结石的位置形态、手术分期是影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清石率的主要因素。结石数目的增加、面积的增大、肾盏结石或鹿角形结石可增加PCNL术后残石的风险。但本研究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单中心的数据,且纳入研究对象有限,一些影响因素如结石成分等未被纳入分析,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建立更为准确的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