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当归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angelica recipe particle by Box-Behnken effect surface method
作者:顾崇梅;何元;郭华荣;陈慧洁;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34(06):-605-609
期刊名称:华西药学杂志
Journal Name: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关键字:当归;配方颗粒;提取工艺;优化;Box-Behnken效应面法;指标;阿魏酸提取率;出膏率
Key words:
基金项目: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18YF1FA041);;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陇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甘财经2015164号);;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研项目(2018GSFDA024)
中文摘要
目的优选当归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效应面法,以阿魏酸提取率和出膏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出当归水提物的最佳工艺为:加水11倍,煎煮3次,提取80 min。结论 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用于当归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的优选是可行的,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观察值相符。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季巧遇,李青.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现状[J/OL].亚太传统医药,2018,12:94-96.
[2] 郝建萍.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优势及在某院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医药指南,2018,16(33):170-171.
[3] 朱顺娟.基于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有效部位筛选与化学成分分离分析[D].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4] 刘亚鹭,徐士欣,张军平,等.川芎-当归药对有效成分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18,33(6):550-553.
[5] 欧阳广娜.当归药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8):569-570.
[6] 刘英,苏柘僮,陈龙,等.应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地榆鞣质的闪式提取工艺[J].华西药学杂志,2012,27(3):304-306.
[7] 柳俊,张建军.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白芍配方颗粒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9-13.
[8] 孙源源,施萍.借助中药配方颗粒推进中药国际化的对策研究[J].中草药,2013,44(8):929-934.
[9] 曾彬,刘玉红,刘云华,等.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川芎和当归的化学成分[J].华西药学杂志,2012,27(5):578-581.
[10] 李涛,何璇.GC-MS测定野生当归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J].华西药学杂志,2015,30(2):249-250.
[11] 张云丽,张恒.探讨不同产地当归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5):16-17.
[12] 蒋伟,王长虹,王峥涛.当归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J].华西药学杂志,2010,25(1):87-8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