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地熏硫加工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作者:兰群;蒋桂华;杨曦;马逾英;邹海奎;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28(05):-542-544
期刊名称:华西药学杂志
Journal Name: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关键字:产地加工;中药材熏硫;化学成分;药效;二氧化硫
Key words: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140B02):白芷绿色加工技术与创新药物开发研究
中文摘要
阐述中药材熏硫加工的历史沿革与市场调查现状,通过分析熏硫加工对环境、人体、药材性味、化学成分、药效造成的不利影响,寻找替代熏硫的绿色加工方法,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刘程,周汝忠.食品添加剂实用大全[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66.
[2]谢云龙,雪鹏.熏硫对10味中药pH值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7):95.
[3]邝翠仪,钟诗龙,黎曙,等.3种不同加工川贝母有效成分的比较[J].中草药,2000,31(8):590-591.
[4]钟世红,马逾英,贾敏如,等.川白芷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05,7(6):70-72.
[5]卢晓林,马逾英.HPLC测定熏硫和未熏硫白芷药材中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的含量[C].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论文集,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10:57-64.
[6]张翠英,李振国,王青晓,等.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禹白芷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中药材,2008,31(2):197-199.
[7]李林,张志杰,蔡宝昌.熏硫对百合有效成分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1):64-66.
[8]唐远,吴秉真,李敏,等.不同生境和加工方法对半夏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6):22-25.
[9]马逾英,高颖,邹文莉,等.熏硫川白芷药材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6):616-617.
[10]郭明秀,李毓琦,陈卫琼,等.熏硫人参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5,10(3):147-148.
[11]马齐,王丽娥,李利军,等.鹿茸低温冷冻干燥加工技术[J].经济动物学报,2007,11(1):21-22.
[12]侯红运,李占勇,刘凤花.低温吸附干燥技术[J].通用机械,2006,2:50.
[13]朱跃钊,崔群,陈海军,等.低温吸附干燥热敏物料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OL].中华干燥网,2005.
[14]徐娓,丁静,赵义,等.低温吸附干燥新技术及其在陈皮干燥中的应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2(2):52-5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