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附片的鉴别及其双酯型生物碱的测定
Identification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and determination of diester alkaloids
作者:李德斌;黄志芳;刘云华;刘玉红;陈燕;易进海;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4,29(05):-572-574
期刊名称:华西药学杂志
Journal Name: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关键字:生附片;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双酯型生物碱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编号:2009CB522804)
中文摘要
目的鉴别生附片,并测定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方法采用TLC法鉴别生附片中次乌头碱、新乌头碱;采用HPLC法测定生附片中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和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相关项下方法测定。结果不同来源10批生附片的TLC斑点清晰,特征明显;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为1.358‰~2.226‰,水分为8.0%~10.6%,总灰分为2.80%~3.83%,酸不溶性灰分0.08%~0.67%。结论所建方法可有效控制生附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6,177.
[2]黄宫秀.本草求真[M].卷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5.
[3]陈荣昌,孙桂波,张强,等.附子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8):1126-1129.
[4]黄志芳,易进海,陈东安,等.制川乌HPLC特征图谱研究和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2):217.
[5]董欣,王淑敏,李晓明,等.HPLC测定附子与“半蒌贝蔹及”各药材配伍前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J].中药材,2011,34(12):1891-1895.
[6]李志勇,李彦文,孙建宁,等.乌头类植物药三种双酯型生物碱研究进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2):87-88.
[7]张聿梅,鲁静,蒋渝,等.川乌和制川乌中单酯及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7):80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