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临安府瑶族宗教仪式中的汉地道教元素——以S3451号文本之“关告科”与“开解科”为例
The Daoist Elements in the Religious Rituals of the Yao People in Lin-an Prefecture of the Qing Dynasty——Taking the “Guangao Ritual” and the “Kaijie Ritual” of the Scripture S3451 as Examples
作者:郭武;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7,208(01):-5-1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瑶族宗教;关告科;开解科;汉地道教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清道教研究”(11AZJ001)
中文摘要
以收藏于英国牛津大学伯德雷恩(Bodleian)图书馆的S3451号瑶族宗教经本为例,将其中的"关告科"与"开解科"两节仪式与汉地道教的科仪文本相较发现:无论是从神学观念还是从仪式程序、具体环节来看,瑶族的宗教仪式皆有着浓厚的汉地道教色彩,实际上是对汉地道教斋醮科仪的一种"借用"。通过这种考察,可以确证瑶族宗教仪式中的汉地道教元素,有助于深化学界关于瑶族宗教的认识。
英文摘要
(1)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46-47期(猺山调查专号),1928年;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硏究所民俗学会:《民俗》复刊号,第1卷第3期(广东北江猺人调查报告专号),1937年。
(2)其典型者如赵廷光:《论瑶族传统文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郭大烈、黄贵权、李清毅编:《瑶文化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徐祖祥:《瑶族文化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胡起望:《瑶族研究五十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等等。
(3)白鳥芳郎編:《「ヨウ」人文書》,东京:講談社,1975年;白鳥芳郎編:《東南アジア山地民族誌:やオとその鄰接諸種族:上智大學西北タイ歷史·文化調查團報告》,東京:講談社,1978年。
(4)竹村卓二:《ヤオ族の歴史と文化:華南·東南アジア山地民族の社会人類学的研究》,京都:弘文堂,1981年;竹村卓二編:《儀礼民俗境界:華南諸民族「漢化」の諸相》,東京:風響社,1994年。
(5)広田律子:《中国民間祭祀芸能の研究》,東京:風響社,2011年;広田律子:《ミエン·ヤオの歌謡と儀礼》,東京:大学教育出版,2016年。
(6)Jacques Lemoine and Donald Gibson,Yao Ceremonial Paintings,Bangkok:White Lotus Co.,1982.Jacques Lemoine,ed.,The Yao of South China:Recent International Studies,Paris:Pangu,Editions de lA.F.E.Y.,1991.
(7)Michel Strickmann,“The Tao among the Yao:Taoism and the Sinification of South China,”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贺记念の会编,《历史における民众と文化: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贺记念论集》(東京:国书刊行会,1982年)。
(8)Barend J.ter Haar,“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Yao Charters,”in Paul van der Velde and Alex McK a,eds.,New Developments in Asian Studies,London:Kegan Paul International,1998.
(1)胡起望:《论瑶传道教》,《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2)例如关于瑶族的“度戒”和“挂灯”,学界一般认为它们是瑶族的“入道”仪式,但也有人认为并非所有的“挂灯”都属于瑶族“入道”仪式。详请参阅郭武:《道教与云南文化---道教在云南的传播、演变及影响》(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五章第二节《道教与云南瑶族宗教》及其所述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徐祖祥:《瑶族的宗教与社会---瑶族道教及其与云南瑶族关系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2-96页。按:事实上,汉地道教的“入道”仪式有着很多不同的等级或意义,既有成为神职人员的传法仪式,也有作为一般信众的皈依仪式,不可一概而论。
(3)详请参阅郭武:《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道经S3451号文本中的入道仪式---兼谈正一道教对瑶族的影响》,初宣读于“正一道教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海,2013年11月),后刊载于《正一道教研究》第三辑(2014年)。
(4)详请参阅郭武:《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道经考述》,《文献》2012年第4期。郭武:《关于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文献的调查报告》,《道教研究学报》2012年第4期。
(5)有关S3451号文本封题《戒度新恩普簪科》的辨析,详请参阅郭武:《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道经S3451号文本中的入道仪式---兼谈正一道教对瑶族的影响》。
(6)胡小柳在其《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道经中的度戒仪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以S3451号文本启奏的神灵仙真有“四十六代天师”,而认为此书的成书年代大概是四十六代天师张元吉(1435-1472年)生活的明代,即“15世纪左右”,误。
(7)民国《马关县志》卷二《风俗志·夷族琐记》,“中国方志丛书”本,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1967年。
(1)详请参阅《元史》卷六十一《地理志四·临安路》,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2)《明史》卷四十六《地理志七·临安府》,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按:“宁远州”后于宣德元年(1426)改让入安南。
(3)《清史稿》卷七十四《地理志二十一·临安府》,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按:“临安府”在清初曾隶属过“迤东道”和“迤南道”,光绪后则隶属“临安开广道”。
(4)玉时阶:《明清时期瑶族向西南边疆及越南、老挝的迁徙》,《中国边疆史地》2007年第3期。
(1)“步虚”指道士在仪式中一边步行一边赞诵,犹在天界虚空中行走,如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言其似“旋绕上宫”“飞虚浮空”。其辞后来成为诗词体裁之一种,又称“步虚词”或“步虚韵”。“引”则属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道藏》经典中多有“步虚引”环节,如《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六十二言“道众举步虚引”,《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一言“众举步虚引”。“举”有“全部”之意,谓在场的所有信众一起念诵,如上述S3451号文本亦要求参加法事的大众配合法师念诵。
(2)《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道藏》本,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96年。
(3)王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九,《道藏》本。
(4)《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道藏》本。
(5)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二,《道藏》本。
(6)《道法会元》卷一一九《太极都雷隐书》,《道藏》本。
(7)王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九。
(1)《道法会元》卷二六八。
(2)《论衡·解除篇》,《四库全书》本。
(3)《太上三洞神咒》卷十二,《道藏》本。
(4)《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道藏》本。
(5)王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九。
(1)王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
(2)详请参阅《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十九至二十。
(3)王契真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
(4)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538页。
(5)参阅并转引自“百度百科”之“回向”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16697.htm)。
上一条:“茶博士”:抗战时期成都茶馆的工人、职场文化与性别冲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