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王建墓内石刻伎樂攷
作者:冯漢骥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57,(01):-1-27+101-10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前蜀王建墓内石刻伎樂攷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王建墓、中室内置棺槨的石座東南西三面(見圖版壹、贰、叁)雕刻有伎乐二十四人,計舞者二人,奏樂器者二十二人?艘涣t雕刻,不只在藝術上表现出極高度的技術水平和现实主義的作風,而且是一部極完整的、及樂器最多的音声队,为攷見唐五代音乐和樂隊组织的極重要的资料。
英文摘要
① 禮畢即開皇時七部樂中的文康伎,煬帝(楊廣)大業中改爲禮畢,因“每奏九部乐終則陳之,故以禮畢爲名”,見隋書(卷15) 音樂志。其樂屬於清樂系統。
② 散乐係雜技中伴奏的音樂,唐會要說(卷32) :“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总謂之百戲。”
③ 卽軍樂,所以備軍容。源出於前代的鼓吹或騎吹。通典列於雜樂類。
④ 左傳昭公元年:“晉侯求医於秦,秦伯使医和視之”,医和譬以樂說:“節之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疏謂“煩手淫聲,鄭衞之曲也。”按“煩手淫聲”,正謂其音樂之進步,能動蕩心魂。
① 史記(卷24) 樂書:“治道虧缺而鄭音興起,封君世辟,名顯隣州,爭以相高。自仲尼不能與齊優遂容於魯,雖退正樂以誘世,作五章以刺時,猶莫之化。陵遲以至六國,流沔沈佚,遂往不返,卒於喪身滅宗,並國於秦,秦二世尤以爲娛……。”司馬遷雖在慨嘆雅樂的衰亡,但對雅樂沒落的情況,寫來是很生動的。
② 史記(卷24) 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合小兒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時歌舞宗廟。”按“風起”之時爲楚聲,自非雅音。
③ 按河間献王所集的雅樂,在當時亦曾試奏,但“自公卿大夫觀聽者,但聞鏗鎗,不曉其意。”故所謂雅樂,在西漢時已是“听者不知其爲樂”了。
④ 漢書(卷22) 禮樂志說:“今漢郊廟詩歌,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調均,又不協於鐘律。而內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樂府,皆以鄭聲施於朝廷。”
① 白氏長慶集(卷3) ,新樂府,立部伎。元氏長慶集(卷24) ,立部伎注與此略同。
② 宋史(卷242) 樂志。
③ 以上的樂舞,在唐代亦稱爲雅樂,見仪鳳二年太常少卿韋萬石及刊正樂官等所奏。可参看通典(卷147) 及唐会要。
① 考古通訊,第二期,圖版壹及叁。四川東漢時期的畫像磚中,亦有少數樂隊的圖象,皆爲雜技伴奏的音樂和“馬上樂”,亦即所謂“騎吹”,不是漢代音樂的主要部分。
① 据舊唐書(卷29) 音樂志,“一弦琴一”當为“三弦琴一”,其下當有“击琴一”三字。
② 清樂樂器中的“節鼓”,並非如胡樂中的鼓,它等於雅乐中的柷敔,胡樂中的拍板,是一種節樂的樂器。通考(卷136) 說“節鼓不詳所造,蓋拊與相二器之变也。江左清樂有節鼓,狀如弈局,朱髹画其上,中間圓竅適容鼓焉,擊之以節乐也。自唐以來雅樂聲歌用之。”故節鼓不能與其他的鼓相並而論。
① 以前所謂燕乐,係謂“房內之乐”,隋書(卷15) 音乐志引:“鄭玄曰:燕乐、房內樂也。所謂陰聲金石備矣。”與唐代讌乐的涵義不同。
② 林謙三著:唐代燕乐調研究,第3頁。
③ 唐人對於其自創的諸乐舞,均不自称为燕乐,張文收所造的自稱讌乐者除外,故杜佑在通典中不立“燕樂”一類,皆隸於“坐立部伎”之下,可参看通典,卷146。燕乐乃宋以后人的類別。
④ 通典的“四方乐”內包括隋文帝七部乐、煬帝九部乐及唐初十部乐中的各胡部。参看通典卷146。
① 林謙三:唐代燕乐調研究,第145頁。
② 這些樂曲,大概均是胡俗樂曲而清樂化的。例如“霓裳羽衣”即是天竺樂曲(原名婆羅門曲)經过加工改製的。参見夢溪筆談校証,上冊235-243頁。
① 元氏長慶集,卷24,法曲。
② 白氏長慶集:卷三。“法曲,美列聖正華声也。”
③ 林謙三:隋唐燕樂調研究,第65頁。
④ 新唐書(卷22) 礼樂志:“後又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
① 新唐書(卷22) 禮樂志:亦言玄宗“又分樂为二部,堂下立奏者謂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者謂之坐部伎……。”
② 唐会要(卷33) 載:“神龍二年八月,敕立部伎舞人,以後並不得改補入諸色役。”此亦在玄宗之前。
③ 立部伎的八部:(1) 安樂,後周武帝平齊的所作,當時謂之城舞;(2) 太平樂,一名五方獅子舞,其舞有如現代的舞獅子,大概原出於龜茲,經西涼轉變而來的(參見白居易新樂府西涼伎);(3) 破陳樂,太宗所作;(4) 慶善樂,太宗所造;(5) 大定樂,出自破陳樂,高宗所造;(6) 上元樂,高宗所造;(7) 聖壽樂,武后所造;(8) 光聖樂,玄宗所造。
④ 坐部伎的六部:(1) 讌樂,張文收所造。其中又分四部:景雲樂、慶善樂、破陳樂、承天乐等;(2) 長壽樂,武后所造;(3) 天授樂,武后所造;(4) 鳥歌萬歲樂,武後所造;(5) 龍池樂,玄宗所造;(6) 破陳樂,玄宗所作。
① 見通考,卷146
② 白氏長慶集,卷三:“立部伎,刺雅樂之替也。”
① 隋唐燕樂調研究,第110頁。
② 見麥積山石窟,1954,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編印,圖版1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