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治理能力:概念、要素与体系构建
Ecological Governance at the County Level: Concepts, Elements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作者:史云贵;孟群;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8,215(02):-5-1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县域生态治理能力;系统理论;绿色发展;六维一体
Key words: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重大项目“县级政府绿色治理体系构建与质量测评研究”(16JZDW019);;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
2017年度四川大学国家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培育计划“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SKZD201704)
中文摘要
县域生态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与关键性环节。为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县域生态治理危机,应以目标、资源、过程三大要素为导向,着力构建起绿色价值观念塑造能力、绿色服务能力、生态法治化能力、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绿色政策制定能力、绿色政策执行能力、区域生态风险应变能力、多元协同治理能力等八大能力为基本框架的县域生态治理能力体系;并通过设计一套以绿色决策机制、绿色文化培育机制、绿色绩效考评机制、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区域资源配置机制、绿色法治机制所构成的"六维一体"的高效运行机制谱系,以支撑县域生态治理能力体系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县域生态治理能力体系与运行机制相互依存、融合贯通,亦可为进一步提升县域生态治理能力、完善县域生态系统提供持久的动力。
英文摘要
(1)尧超:《县域群体性事件特点观察---以C省为研究范围》,《人民论坛》2014年第8期,第228页。
(1)丁开杰等:《生态文明建设:伦理、经济与治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4期,第25-26页。
(2)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当代西方生态理论对我们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4期,第18页。
(1)加布里艾尔·A·阿尔蒙德、G·宾姆·小鲍威尔:《比较政治:一种发展观点》,波士顿:小布朗公司出版,1966年,第29页。
(2)John J.Gargan,“Consider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Capacity,”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41,1981,p.652.
(3)赵晖:《从抗击“非典”审视我国政府能力》,《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第13页。
(4)P.W.Ingraham and A.K.Donahue,“Dissecting the Black Box Revisited:Characterizing Government Management Capacity,”in C.J.Heinrich&L.E.Lynn Jr.,eds.,Government and Performance:New Perspectives,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0.
(5)J.D.Coggburn and S.K.Schneider,“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American State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63,No.2,2003,pp.206-213.
(6)张钢等:《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政府能力的比较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第21页。
(7)施雪华:《论政府能力及其特性》,《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期,第63页。
(8)谢庆奎:《论政府发展的涵义》,《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第19页。
(9)金太军:《政府能力引论》,《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第27页。
(10)依利特、杰克斯:《对科层制的称赞》,《国外组织理论精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349页。
(11)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中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8页。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42页。
(2)吴兴智:《生态现代化:反思与重构---兼论我国生态治理的模式选择》,《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5期,第14页。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1页。
(2)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9、36页。
(4)I.M.Young,“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Political Theory,Vol.20,No.2,1992,pp.337-341.
(5)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31页。
(1)萨日娜、刘守亮:《县域治理体系要件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的着力点》,《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第168页。
(2)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第73页。
(3)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9页。
(4)郑杭生、李强:《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48页。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9页。
(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30页。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33页。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年,第129页。
(2)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页。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5页。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0页。
(5)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6页。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31页。
(2)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人民日报》2013年5月25日第1版。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99页。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7、9页。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62页。
上一条:论使命型政党的治理机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