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典精神的近代转化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in Classical Canon
作者:冯天瑜;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7,(03):-5-1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元典精神;忧患意识;穷变通久;民为邦本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元典是距今两三千年前“轴心时代”的创作物,包藏着民族精神的基元。这种“全息性文化基元”某些部分的新生,取决于后来时代提供的条件。考察近代思潮对元典精神的承袭发扬和扬弃创新,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英文摘要
[1]熊十力:《读经示要》,卷三。
[2]《论语》、《孟子》,被儒家列为主要经典,是“九经”、“十三经”的组成部分。《老子》、《庄子》被道家和道教列为主要经典,分别称《道德经》、《南华经》。
[1]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祠折”,《戊戌奏稿》。
[1]在该文中,孙中山说:“大家经常忘记了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并不是同义语词。”《孙中山全集》第1卷88页。
[1]以张之洞为例,其改革主张也曾涉及制度层面。苏云峰著《张之洞的中国官僚系统民主化构思》一文(载台湾《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八期)引述张之洞光绪二十七年(1901)发给刘坤一等人的电牍,该电称“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该电文主张仿效英国国会上议院制度的精神,州县长官由全省绅民公举,并建议刘坤一等“本此意而思一可行之法”。可见后期洋务大吏也不乏改革政治体制的设计,然而限于历史条件,未获实施。
[3]毛泽东在论及中国现代工业建设时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语见丁守和:《关于近代史人物研究和评价问题》,《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4期。
[1]《革命军.第一章绪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电。”
[1]第一阶段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特例,它在19世纪50年代便举起“反满”旗帜。但随着太平天国在60年代的失败,70至90年代,“反满”思潮基本隐而不彰。后来革命党人宣传“排满革命”,把太平天国视作前驱先路,如孙中山称太平天国史“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与刘成禺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17页)。
[1]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2]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徐继畬.瀛环志略:卷九[M].台北:文海出版社手稿影印本.
[5]康有为.孔子改制考[M].北京:中华书局,1958:267.
[6]孙中山.孙中山全集: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邹容.革命军.第七章结论[M]∥邹容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
[8]章太炎.中华民国解[J].民报,第十五期,1907-07.
[9]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2]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苏报,1903-06-08.
[14]陈天华.警世钟[M]∥陈天华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15]辛亥革命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下册[G].北京:三联书店,1963.
[16]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11.
[17]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刘复基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0重印.
[18]湖北学生界.叙论[G]∥辛亥革命第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上册.北京:三联书店,1963.
[19]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0]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1]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2]任继愈.老子新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3]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4]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
[25]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6]朱熹.甲寅行宫便殿奏[M]∥朱子文集:卷一四.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
[27]李鸿章.李鸿章全集: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770.
[28]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卷一,9.
[29]张之洞.劝学篇[M]∥张之洞全集:1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30]宝鋆.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二五[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31]曾国藩.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六年五月初七日[M].上海:中国图书公司,1909.
[32]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M].上海:上海书店,2002.
[33]郑观应.易言.论公法[M]∥夏东元.郑观应集: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4]左宗棠年谱[M].长沙:岳麓出版社,1983:125.
[35]晋书.王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6]革命驳议[N].中外日报,1903-06-08.
[37]公羊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8]王夫之.读通鉴论: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9]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M]∥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
[40]吴拯寰编校.孙中山全集:4[M].三民公司,1929:1.
[41]黄季陆编.总理全集:2[M].293.
[42]梁启超.读《孟子》界说[M]∥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北京:中华书局,1988.
[43]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8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