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本纪》与考古发现
The Imperial Biographies of the Kings of Ancient Shu and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作者:林向;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1,(05):-5-1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蜀王本纪》;蜀地考古;古史传说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考古发现离不开历史文献的指引和诠释,而历史文献也离不开考古发现的证明和补充。作为目前能见到的时间最早、内容稍多一点的古蜀史书《蜀王本纪》,是我们认识和诠释地下出土的古蜀信息的宝贵钥匙,同时,《蜀王本纪》也需要考古发现的证明与补充。
英文摘要
①徐师中舒先生曾置疑《蜀王本纪》的作者与年代,以为其“作者是蜀汉时代的谯周而不是西汉末年的扬雄”。见《论蜀王本纪成书年代及其作者》,《社会科学研究》创刊号,1979年3月。参见王文才、王炎:《蜀志类抄》,巴蜀书社2010年。
①关于1964年川大对温江鱼鳬古城的的调查,可见林向:《1964年成都附近四县考古调查追记》﹙1998﹚,收入《童心求真集》,科学出版社2010年。1992年初夏,受温江文管所的邀请,笔者与施劲松、谷雨一起对万春鱼凫城和寿安鱼凫墓作了踏查。在鱼凫城遗址见夯土城墙高出地面数公尺,证实了1964年川大的调查为古城的意见,采集不少陶片标本,交存温江文管所。调查到鱼凫墓地时,发现已被人挖开,露出东汉砖室墓雕刻的石墓门,即回县城向温江文管所报告,请采取措施,据说该石墓门等已被运回保护。
①参见《金沙淘珍——成都市金沙村遗址出土文物》,2002年。《再现辉煌的古蜀王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21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金沙》,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成都十二桥》,文物出版社,2009年。
[1]霍林东.中国史学史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17.
[2]万建中.民间传说的虚构与真实[J].文化研究,2005,(3).
[3]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6.
[4]林向.“羌戈大战”的历史分析—兼论岷江上游石棺葬的族属[J].四川大学学报丛刊,(20),1984.
[5]林向.中国石棺葬俗的讨论与研究(1987)[M]∥林向.清江深居集,成都:巴蜀书社,2010.
[6]徐学书.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综述[C]∥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7]刘琳.华阳国志校注(修订版)[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91~92.
[8]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18~119.
[9]江章华、王毅、张擎.成都平原早期城址及其考古学文化初论[C]∥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0]四川省温江县鱼凫村遗址调查与试掘[J].文物,1998,(12).
[11]赵殿增、李明斌.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第二章宝墩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2]林河.中国巫傩史[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131-139.
[13]芮传明,余太山.中西纹饰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4]三星堆出土文物全记录[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9.
[15]金沙淘珍——成都市金沙村遗址出土文物[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1-5.
[16]三星堆祭祀坑[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60-61、图版一五.1、彩图10.
[17]段渝.玉垒浮云变古今——古代的蜀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18]文鹤.鱼凫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9,(5).
[19]林向.寻找三星堆文化的来龙去脉——成都平原的考古最新发现[J].中华文化论坛,2001,(4).
[20]段渝.四川通史.先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125.
[21]林向.巴蜀文化的辨证[J].巴蜀文化研究:第二辑,2006.
[22]四川新都战国木椁墓[J].文物,1981,(6).
[23]李学勤.论新都出土的蜀国青铜器[J].文物,1982,(1).
[24]成都商业街船棺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