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业的诗人——宋末元初诗坛发生了什么?
Poets as Professionals—What Happened in Late Song and Early Yuan Period?
作者:内山精也;张淘;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7,213(06):-5-1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宋末元初;近世化;士大夫;江湖诗人;专业诗人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在形势动荡的宋末元初,"诗人"身份发生了巨变,这可看作是"近世"的一个重要标志。士大夫强力引领着宋代诗坛本是共识,然而南宋后期"诗人=士大夫"的牢固认识或者说关系性开始呈现出改变征兆。随着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诗歌创作在举子业中的重要性明显减弱,士大夫阶层文体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诗歌创作也变得不景气。他们的诗学素养的下降从南宋中期已潜在进行,形成一种现象并呈表面化是嘉定年以后。在"诗人"的社会认定上,这段时期也存在着巨大断裂,随着以布衣和下层士大夫为中心的江湖诗人崛起,"诗人"一词已经摆脱了与传统士大夫的关系,开始成为专业诗人的代称,直至元初。
英文摘要
(1)本节内容在以下几篇论文中有详细论述,可供参考:a.《宋代刻书业的发展与宋诗的近世化现象》,《东华汉学》,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2010年第11期;b.《宋诗能否表现近世?》,《国学学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10年第3期;c.《宋末元初的文学语言---晩唐体的走向》,《融通与新变---世变下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文化》,新北:华艺学术出版社,2013年,第179-211页;d.《转变中的南宋文学---宋代文学是否“近世”文学?》,《中国语学文学论集》,名古屋:名古屋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2013年第26期;e.《南宋江湖诗人研究的现场》,《亚洲游学·特辑:南宋江湖诗人---中国近世文学的黎明时分》第180期卷首语,东京:勉诚出版社,2015年,第4-12页;f.《南宋中期自撰诗集的生前刊行---宋代士大夫的诗人认识及其性质演变》,《中国诗学》第21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第151-164页;g.《南宋后期的诗人、编者及书肆---江湖小集编刊的意义》,《新宋学》第5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66-185页。
(1)刘克庄:《跋刘澜诗集》,辛更儒:《刘克庄集笺校》卷一〇九,北京:中华书局,第4520页。
(2)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上册,第486页。
(3)韦居安:《梅诗话》卷下,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中册,第582页。
(4)刘克庄:《跋刘澜乐府》,辛更儒:《刘克庄集笺校》卷一〇九,第4535页。
(5)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5页)中将《跋刘澜诗集》的创作时间定为景定元年。虽然这与笔者的观点没有太大的不一致,但刘克庄就任词臣是从景定元年11月开始,此年内只有二个月,发出“终日为词头所困”的感叹似乎显得为时过早,因此定为景定二年春天以后比较妥当。又,欧阳守道也曾在方澄孙、刘克庄二人之后,为刘澜的诗集《江村诗》作过跋文(《书刘养源诗集》,《全宋文》卷八○一○,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347册,第469页)。景定三年六月所作的这篇跋文中不仅提到了刘克庄的诗人观,还提及了方澄孙已经去世。
(1)郑思肖:《〈中兴集〉自序》,《郑思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99页。
(2)南宋后期,提起“曾苍山”,通常是指曾原一。曾原一,字子实,号苍山,赣州宁都人,曾经参加过四次科举都失败了,由他人推举除知南昌县。当时对曾原一诗歌的评价见韦居安《梅礀诗话》(卷上一则、卷下二则)。曾几,号茶山,是南宋前期著名的江西诗派诗人,可能是因为同姓且号也相似所以搞混淆了吧。
(3)其中(10)曾原一和(19)阮秀实二人曾短期担任过官职,并非纯粹的布衣,可能称为士大夫和布衣的中间存在比较妥当。
(1)刘克庄:《中兴绝句续编·自序》,辛更儒:《刘克庄集笺校》卷九七,第4086页。
(2)叶适:《西岩集序》,《全宋文》卷六四七二,第285册,第174页。
(1)不过叶适也是士大夫中的一员,似乎不仅仅赞同四灵所追求的风格。叶适在《王木叔诗序》(《全宋文》卷六四七二,第285册,第167页)记载了他的同乡且是前辈的王柟(1143-1217,字木叔)曾在晩唐体最流行的时候表达过不满,认为晩唐诗的弱点是“格卑而气弱”,虽然在修辞方面具有美感和技巧性,但在思想和心情描写方面不够理想,对此叶适认为这是值得听取的意见。
(1)刘淮:《方是闲居士小稿序》,《全宋文》卷六八一九,第299册,第137页。
(1)叶适:《题周简之文集》,《全宋文》卷六四七四,第285册,第199页。
(2)《戴复古诗集》附录二“序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23页。
(3)《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北京:中华书局,第11册,第3630-3634页。
(1)吴可:《藏海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上册,第341页。
(2)可参阅两篇拙稿:《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从苏黄到江西派》,沈松勤编:《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6-242页;《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从江西派到江湖派》,张高评编:《宋代文学之会通与流变(近世文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一)》,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7年,第29-55页。
(3)南宋中期诗坛上,杨万里是唯一的例外,他直言不讳地对晩唐诗予以了高度评价。因此严格来说,在叶适以前,杨万里才是引导晩唐体流行的先驱者。
(4)《二妙集》《众妙集》的南宋刊书棚本现已不存,不过赵师秀晩年与陈起交往密切,这二种选本在陈起书籍铺刊行的可能性最大。
(1)本稿开头注(1)中列出的拙稿中a、b、c、g四篇论述了相关的问题。
(2)篇末附录的一览表将张宏生列出的138人按照社会阶层进行了重新分类,可供参考。
(3)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中册,第840页。
(1)参见牟:《唐月心诗序》,《全宋文》卷八二二八,第356册,第285页。奥野新太郎《举子业中的诗歌---元初废除科举和江南作诗热的勃兴》(《中国文学论集》第39号,福冈:九州大学中国文学会,2010年12月,第58-72页)中曾论及元初作诗热的高涨。
(2)舒岳祥:《跋王榘孙诗》,《全宋文》卷八一六二,第353册,第16页。
(3)戴表元:《陈晦父诗序》,《全元文》卷四一八,第12册,第122页。
(4)戴表元:《张仲实诗序》,《全元文》卷四一七,第12册,第119页。
(1)黄庚:《月屋漫稿序》,《全元文》卷六一〇,第19册,第566页。
(2)本稿开头注(1)拙稿a中推算了应举者的人口,不过当时推算宋代的平均值为四、五万左右,而有几位宋史研究者曾指出南宋的应举人口超过十万。
(3)戴表元:《桐江诗集序》,《全元文》卷四一七,第12册,第109页。
(4)戴表元:《仇仁近诗序》,《全元文》卷四一七,第12册,第107页;陈著:《钱塘白珽诗序》,《全宋文》卷八一一○,第351册,第10页。
(1)方回:《跋余好问丙申丁酉诗稿》,《全元文》卷二一七,第7册,第221页。
(2)吴敬梓:《儒林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39、240页。
(1)此表根据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附录一“江湖诗派成员考”中掲示的共计138人名单,按照“士大夫阶层”(再细分为上、中、下)和“非士大夫阶层”进行分类,并按照出身地进行了重新排列。“士大夫阶层”的上中下区分是按照所任官职的高低来分的。“上”指曾在中央担任显官者;“中”指曾任知府、知州或者州级通判者;“下”指曾任上述官职以外的属官、学官等职者或者只有进士及第记载而官历未详者。出身地(根据现在的省份划分)原则上不是按照祖籍,而是居住地区分。
上一条:徐中舒先生遗札考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