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例成人安氏Ⅱ类1 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二次矫治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 分类错第一次矫治失败的原因,寻求第二次矫治成功的方法与措施。方 法利用口外弓及种植支抗使已前移的磨牙向远中移位,并行磨牙控根和磨牙正轴等方法,对矫治失败的8 例成年患者进行第二次矫治。结果8 例患者经...
2009,36(1):21-21~22,26 姜世同,许崇开,刘洪杰,焦广军,安忠军,姜良 -
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对口腔白假丝酵母菌黏附的影响
目的 从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质量浓度和白假丝酵母菌黏附率变化的角度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易感染口腔假丝酵母菌病的原因。 方法 检测唾液sIgA的质量浓度,并通过体外黏附试验观察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SCAL...
2009,36(1):23-23~26 陈昌荣1,陈建钢2 -
上颌第三磨牙对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萌出中的上颌第三磨牙是否会使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 方法 选择18~24 岁正畸患者18 例,均拔除4 颗第一前磨牙矫治,且随机拔除一侧上颌第三磨牙,两侧其余治疗条件保持一致。治疗3 个月后观察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
2008,35(6):607-607~610王珊,王林,赵春洋,严斌,张卫兵
-
后倾弯及V 形曲唇弓对安氏Ⅱ类高角患者打开咬合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高角患者打开咬合的快速有效方法。方法 20 例安氏Ⅱ类高角患者采用带有后倾弯及V 形曲的唇弓,放于直丝弓托槽的龈方,形成弓丝托槽的点接触,以利于咬合的打开。咬合打开后结扎入槽保持打开效果。并通过X 线头影测...
2008,35(5):485-485~487 武秀萍,赵志河,赵美英 -
重度牙周病患牙拔除后即刻自身牙移植2 年疗效与体会
目的 观察重度牙周病患牙拔除后即刻自身牙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方法 9 颗重度牙周病患牙经基础治疗后拔除,去除牙槽窝内的病变组织并以此处牙槽窝为受牙区。微创拔除患者自身第三磨牙(供牙),体外完成根管治...
2008,35(4):358-358~360 桂和明, 王唯唯, 杜丽娟, 黄杰英, 雷公元, 兰倩 -
Rol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r econstructive surgery after s...
As a key mediator of normal physiological angiogenesi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has been regarded as an emancipator to plastic surgeon, and yet a misfortune to oncology surgeon, due to its singular b...
2008,35(3):242-242~245 麻鹏,刘春丽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5 型和8 型的潜...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 型(HHV- 5)和8型(HHV- 8)的潜伏情况。方法 选择18 例轻型RAU 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 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
2008,35(2):103-106 顾杨1, 李晶泉2, 尚巍1, 徐昊2, 李文颜1, 张虹1, 陈政翰2 -
成都地区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离体解剖形态观察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解剖外形及其根管的形态特点,为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游标卡尺测量105 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体各项长度指标;肉眼观察牙根形态;拍摄X线片,观察根管形态及类型。结果 牙体...
2008,35(2):107-110 吴娜, 郑玉露, 舒毅, 孙建勋, 雷蕾, 蒋兰, 吴红崑, 周学东 -
76 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许氏位片中髁突位置的分析
目的 通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许氏位片来分析患者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 选取76 例TMD 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0 例,女性46 例,年龄为17~53 岁。采用Cohlmia 法对76 例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TMJ)的牙尖交错位标准许氏位片...
2008,35(2):111-113 蒋峰, 谷志远, 张雄, 陈建平 -
直丝弓矫治技术用于安氏骨性Ⅱ类错畸形治疗前后面型的改变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患者骨面型的改变情况。方法 在矫治前拍摄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上,筛选出8 例安氏Ⅱ类骨性错畸形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矫治结束后,在同样条件下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行...
2008,35(2):114-115 陆军1, 王朝俭1, 牛磊2 -
骨保护素及其在釉质矿化中的作用机制
骨保护素(OPG)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OPG 参与了牙齿的萌出,乳牙牙根的吸收以及牙齿的移动等,并且可能与牙体硬组织的形成有关。本文就骨保护素在釉质生物矿化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2008,35(2):116-118 程磊综述 周学东审校 -
味觉出汗综合征
味觉出汗综合征是在腮腺或颌下腺手术或损伤数月之后,患者耳前下区皮肤在进餐时出现血管扩张、潮红、出汗现象。其机理是腮腺手术损伤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错位再生并长入汗腺和皮肤血管壁;在进餐...
2008,35(2):119-121 张元鑫1综述 张奎启2审校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内皮细胞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在肿瘤- 宿主界面微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二者通过直接接触和细胞间生物信号交流产生复杂的交互作用,在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和发展、肿瘤生长、侵袭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二者交互作用的研究为探...
2008,35(2):122-124 宋惠云, 何昕综述 周红梅审校 -
聚合酶链反应在口腔放线菌基因多态性分析中的应用
放线菌是口腔固有菌群中的主要菌属,与龋病尤其是根龋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检出放线菌并对其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十分重要。近年来聚合酶链反应(PCR)已应用于口腔细菌的研究。本文就广泛应用于口腔放线菌基因多态性分析中的...
2008,35(2):125-127 杨帆综述 郭斌审校 -
骨形成蛋白- 2 影响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骨形成蛋白(BMP)为转移生长因子- β家族中的一大亚类,虽因其具有成骨活性而被发现,但该组蛋白还在胚胎形成和组织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BMP 在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有表达,在不同的恶性肿瘤发生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2008,35(2):128-130 董佳增综述 高庆红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