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出版社与期刊社党总支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第二专题学习研讨会

2021年04月29日  点击:


 

2021428日上午,出版社与期刊社党总支在出版社513会议室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学习研讨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增信”专题。出版社与期刊社党政班子成员、党总支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总支书记、期刊社社长宋绍峰主持。

会上,党总支委员、期刊社副社长、学报(医学版)常务副主编别明江做了主题发言。别明江说,学史增信,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学史增信,就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学史增信,首先就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要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幸福;学史增信,就是要坚定不移的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领未来;学史增信,就是要毫不动摇的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既要发挥显著制度优势,又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能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学史增信,最基本的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坚守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别明江强调,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党总支书记、期刊社社长宋绍峰在发言中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应放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明中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社会主义;就应放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空想到现实的500年发展历程中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社会主义;就应放在自年鸦片战争180年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追求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中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更应放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挫折后毅然奋起、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失误后拨乱反正、在转折中开创新局、在奋斗后赢得未来的康庄大道。宋绍峰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推动中央和学校的决策部署在本单位的落地落实,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党总支副书记、出版社社长、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军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就不能救中国。当前,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更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出版社与期刊社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打造更多精品力作,为文化建设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党总支副书记、出版社总编邱小平指出,出版社与期刊社要坚持正确出版方向,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水平。

党总支委员、期刊社副社长、学报(自然科学版)常务副主编陈忠林指出,抗疫斗争的胜利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央和学校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出版社副社长李天燕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历史,通过思想斗争,实现拨乱反正,达到更高层次的团结。在新的形势下,对推动出版社改革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研讨,与会人员进一步增强了“四个自信”。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学校决策部署,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与期刊社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出版社与期刊社党总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及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条:出版社与期刊社党总支举办“新老党员共话创业故事,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主题活动

关闭

Copyright © 2020四川大学期刊社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