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喀波特北美航行功绩长期湮没的原因
作者:杨宗遂;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79,(03):-53-5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约翰·喀波特北美航行功绩长期湮没的原因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我们已经写过文章论及约翰·喀波特发现北美大陆航行的目的,本文将讨论关于他的功绩长期湮没的原因。当约翰·喀波特进行海外探险时,英国还是一个资本主义方才萌芽的、比较落后和弱小的国家,社会上对海外事业还不可能像后来伊丽莎白时代那样地关怀与积极支持。再加以他第二次航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找到金银财宝和香料,人们对他的活动的兴趣就渐趋淡
参考文献
① 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2期。
④ Richard Hakluyt,Divers Voyages Touching the Discovery of America and the Islands Adjacent,London,1952,reprinted by the Hakluyt Society(ed.J.W.Johns),1850,pp.19-22.
⑤ Ibid.,p.17.
⑥ Ibid.,p.23.
⑦ Ibid.,pp.24-26.
⑧ Ibid.,p.17.
⑨ Ibid.,pp.91-115.
⑩ Ibid.,p.92.
(11) Ibid.,pp.54-55. 现存几部原版的“发现美洲的几次航行”之中,只有大英博物院所藏的两部二图并存,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所藏本只存洛克所绘制的一幅。
(12) Ibid.
(13) Ibid.
(14) Hakluyt,Principall Navigations(Maclehose ed.,1903) ,i,p.xxiii.
(15) Ibid.,vii,145-146. 这段文字的拉丁原文是:“Anno Domini 1494 Joannes Cabotus Venetus,& Sebastianus illius filius eam terram fecerunt perviam,quam nullus prius adire ausus fuit,die 24 Junii,circiter horam quintam bene mabe.”哈氏的英译文在“他的儿子塞巴斯提安”之后加上了一个括弧,括弧内增添了“with an English fleet set out from Bristoll”几个字,这几个字是原文所没有的。
(16) Ibid.,p.145.
(17) 现存的罗伯特·费宾(Robert Fabyan)《编年史》中并无这一段记载。哈克鲁特说他是转录自司铎(John Stow)所藏本,但司铎在他自己所撰的《编年史》(1580年刊布)中转录同一记载
的这段文字却是“今年,一个生于布里斯托尔的热那亚人的儿子塞巴斯提安·喀波特自称精于环行世界及其诸岛屿的知识……”为什么两个人转录的是同一稿本,而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参照大英博物院庋藏另一无名氏所撰《编年史》关于同一史实的记载来推断,费宾的原文可能只是“一个威尼斯人……”而无姓氏。塞·喀波特的名字是司铎所加,约·喀波特的名字则是哈克鲁特根据另外的记载所加。1833年理查·毕达尔(Richard Biddle)据司铎转录文即谓哈克鲁特妄改赞宾原文。毕氏既已认定一四九八年的航行是塞·喀波特在其父死后所进行的,自然不能理解哈克鲁特在一五八九年既保存一五八二年转录时的标题“塞巴斯提安发现航行的记载……”而又在“一个威尼斯人……”之前加上“约翰·喀波特”这一名字的道理,而迳自其妄改。殊谓知证诸后来所发现的材料,啥氏所加字样乃是极有根据的考虑(参看 Hakluyt,Divers voyages,p.23;Hakluyt,Principall Navigations,vii,154;James A.Williamson,The Voyages of the Cabots and the English Discovery of North America under Henry Ⅶ and Henry Ⅷ,(London,1929) ,Documents,Nos.29,30,31;Winsor,Narrative and Critical History of America,iii,14,37-38。
(18) Hakluyt,Principall Navigations,i,p.xxvii.
(19) Ibid.,vii,145-146.
(20) Ibid.,vii,p.viii.
(21) Ibid.,i,356.
(22) Edmund Burk,Account of the European Settlements in America.
(23) 毕达尔之后对于搜求、考订文献与研究问题较有贡献的研究者是:亚历山大·冯·洪堡特)Alexander Von Humbolt),劳登·布朗(Rawdon Brown),约翰·科尔(John G.Kohl),若马(E.F.Jomard),亨利·史蒂文斯(Henry Stevens),查理·迪安(Charles Deane),詹姆士·布雷伍特(James C.Brevoort),亨利·哈利斯(Henry Harrisse),克里门茨·马克姆(Clements R.Markham),撒姆尔·稻森(Samuel P.Dawson),乔治·温悉普(George P.Winship),毕兹利(C.R.Beazley),威尔(G.E.Weare),比加(H.P.Biggar),詹姆士·威廉生(James A.Williamson)。
(24) 威廉生在《一四八五--一五五八年的海上探险事业》(Maritime Enterprise,1485-1558) 一书中说:“喀波特的航行是历史上最困惑人的题目之一。作为持有互相冲突的理论者的交战场所,其地位与莎士比亚究系何人这一题目不相上下.”(见该书51页)证诸研究这一问题的历史,此话绝非夸大其辞。今天英国还有人主张,并且已有人实行挖掘莎翁的坟墓以确定究竟有无其人,但是却没有人找到喀波特的基冢以供发掘,看来只有靠重新检查文献来讨论问题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