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判断分类理论述评
作者:张宝文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81,(02):-13-2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判断分类理论述评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判断与判断分类,从来就是逻辑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在如何理解判断的本质、判断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哪种判断分类系统比较合理、比较完整等方面,逻辑发展史上的各个学派都持有不同见解,並且提出过许许多多的判断分类系统和理论。这里,如同其他科学领域一样,既存在着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又有辩证法
参考文献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5-466页,第531页。
② “二分法”,即把判断分为简单、复合两大类,然后每一类再进行划分,“四--三分法”,即把判断按量、质、关系、模态分成四大类,每一类又分为三种。
③ 《范畴篇解释篇》,17a20-25。
④ 《范畴篇解释篇》,117a8-10。
⑤ 《范畴篇解释篇》,17a25-30。
⑥ 《解释篇》,第12、 13章。
⑦ 《前分析篇》,第一卷,25a1-10。
⑧ (42) 列宁:《哲学笔记》第334页,204页。
⑨ 《前分析篇》,第一卷,24a15。
⑩ 《范畴篇》,7 b 30。
(11) 《形而上学》,1051B 1-8。
(12) 卢扎维和塔瓦涅茨:《形式逻辑发展的主要阶段》(《现代形式逻辑的哲学问题》,俄文版,第20页。)
(13) 《前分析篇》,第一卷,24 a 15-20。
(14) 《前分析篇》,第一卷,25 a 1-10。
(15) 《范畴篇解释篇》17 a 15-16。
(16) 卢卡塞维奇:《从现代形式逻辑的观点看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英文版,第42页。
(17) 《前分析篇》,第一卷。
(18) 《解释篇》,17 a 1-5。
(19) 《前分析篇》,第一卷13章,32 a 17-20。
(20) 康德:《论三段论论四格》,英文版,第1节。
(21) (28) 《18-19世纪德国哲学》第44页。
(22) (26) 《18-19世纪德国哲学》第35页。
(23) (31) (32) (33) (34) (35) (36) (37) 康德:《逻辑》,俄文版,第93页,100页,100-101页,100-101页,100-101页,96页,96页,94页。
(24) (25) (27) 《18-19世纪德国哲学》第43页。
(29) 康德:《逻辑引论》第45页。
(30) (40) 《18-19世纪德国哲学》第36页,6-7页。
(38) (39) 《18-19世纪德国哲学》、第2-3页。
(41)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35页。
(43)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91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