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甲骨文■字並略论殷代的人祭制度
作者:童恩正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80,(03):-98-10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谈甲骨文■字並略论殷代的人祭制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甲骨文字,或体作,后期亦作、诸形,其使用甚为复杂。它在作普通名词用时可以代表一种方国、一种民族,或一种阶级身份;它也可以作为专有名词,如殷先王之一即名甲;它还可以用作动词,与杀、伐等词同义。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字的解释,数十年间众说纷纭,迄今无定论。笔者认为,正确的认识这个字并探讨它在卜辞中反映的社会阶级情况,是有助于我们对殷代奴隶社会的某些特征的了解的,因此结合卜辞、文献、考古发掘和民族志材料,在这方面作一初步研究。
参考文献
① 孙诒让:《契文举例》上,38页。
② 孙诒让:《古籀余论》卷二,《羌鼎》。
③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文字第五,34页。
④ 王国維:《戬寿堂所藏股虛文字考释》13頁。王襄:《簠室殷契征文考释·游田》5頁。
⑤ 平心:《
⑥ 郭沬若:《古代銘刻彙考》卷一,《释巧甲》,《卜辞通纂考释》35頁;《殷契粹编考释》41頁;《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卷六,22頁。
⑦ 唐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36頁;于省吾:《双剑誃殷呆駢枝·释羌甲》;商承祚:《殷栔佚存考释》31頁。
⑧ 李亚农:《殷契杂释》,《中国考古学报》第五册,1951年。
⑨ 李学勤:《殷代地理簡論》35頁、78頁,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⑩ 郭沫若:《释(艹勹)甲》。
(11) 王襄:《簠室殷契类纂》9·41.
(12) 《前》1·41·7.
(13) 《金文编》四·十二。
(14) 丁山:《商周史料考証》85頁,龙門联合书局1960年版.
(15) 于省吾:《释羌·敬·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年1期
(16) (?)字,孙诒让疑为烫字之异文。陈邦怀释(帚巴)。柯昌济释流。李旦丘、陈梦家释(?)。按(?)字象执殳击它,∴象血滴,初誼应为击杀。
(17) (?)字陈邦怀释“胹”,《玉篇》:“胹,煮熟也。”见《甲骨文零拾》考释40頁。
(18) 见郭沫若:《殷契粹編》考释32頁。
(19) (?)字李亚农释衅,意为塗血以祭。见《殷契摭佚續編》考释34頁。
(20) 由于卜辞中羌亦用作动詞,所以在遇到“羌若干人”的句型吋,“人”可能是名詞“羌”的量詞,也可能是动詞“羌”的宾語,这要作具体分析。一般說来,跟在(?)、又、彳、伐等动詞后面作直接宾語用的“羌若干人”(在动詞与直接宾語之前可能还有先王先公的名号,作間接宾語用)之“羌”是名詞,“人”則为量詞,其句型与“貞(?)于租乙+白豕”(《續》1·15·1) ,”庚辰卜,(?)貞,(?)于丁五(冖羊)”(《續》1·45·2) 同例。而在“貞羌三人,卯牢,(?)一牛”(《京津》1092) ,“乙卯卜貞,(?)十牛,羌十人,用,八月”(《甲》2124) 等句中,“人”就是动詞“羌”的直接宾語了。
(21) 胡厚宣:《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序要》.
(22) 胡厚宣:《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序言》。
(23) “(?)子卜,(冖万)貞,(?)今夕用三百羌于丁用。”(《殷契卜辞》245) 。“……卜,貞……羌四百于且□”。(《南北·师友》1·40)
(24) 郭沬若:《殷契粹編考释》,150頁.
(25) 榻树达:《积微居甲文說》,《释滴》。
(26) 同⑨ 13頁。
(27) James Hastings,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s, Vol. Ⅺ, "Sacrifice".
(28) 过去有人认为殷王亦命俘虏之羌人从事农业生产,见陈梦家:《殷虛卜辞綜述》280頁,王承紹:《試論殷代的直接生产者--释羌释众》,《文史哲》1954年6期。但这一传統的說法是值得怀疑的。所謂“令多羌坚田”(《粹》1222) 一版是誤讀,李学勤已于《殷代地理簡論》80頁中駁正其說。
(29) 甲骨文(?)、(?)二字异释甚多,此处从胡宣說。见《殷人疾病考》,《甲骨学商史論丛》初集三册;《释》,《甲骨学商史論集》初集四册。
(30) 胡厚宣:《殷人疾病考》,《甲骨学商史論丛》初集三册。
(31) 楊树达:《积微居甲文說》.《释追逐》。
(32) 陈梦家先生在《殷虛卜辞綜述》第八章中,曾指出卜辞征伐羌人的动詞有“逐”字,但未举出例句。笔者曾根据二十四种主要的甲骨文著录初步統計出詞意较連貫的有关羌事的卜辞305条,尚未发現有对羌使用“逐”字者.
(33) 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下篇),《文物》1974年8期。
(34) 1974年以前的資料据胡厚宣先生統計近4000人,见《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篇).《文物》1974年7期。1976年4月,又在武宮村北发掘了祭祀坑191座,坑中被屠杀奴隶骨架計1178具,见《安阳殷墟奴隶祭祁坑的发掘》,《考古》1977年1期。
(35)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体质人类学組:《安阳殷代祭祀坑人骨的性別年龄鑑定》,《考古》1977年3期。
(36) 楊錫璋、楊宝成:《从商代祭祀坑看商代奴隶社会的人牲》,《考古》1977年1期。
(37) 同⑨ ,80頁。
(38) 平心:《卜辞金文中所见社会經济史实考释》,《中华文史論丛》第一輯。
(39) G.P. Murdock, Our primitive Contemporaries, p. 394-395.
(40) A. H. Verrill, Old Civilization of the New World, p. 187.
(41) 同(39) , P.534.
(42) 参考James Frazer, The Golden Bough,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417. P.79, 96, 112, 117, 146, 279, 281, 290, 354, 378-380, 431, 569, 571, 579, 587, 609, 617, 653, 657, 65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