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简所载魏律“叚门逆旅”
作者:杨禾丁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1993,(01):-104-11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论秦简所载魏律“叚门逆旅”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睡虎地秦墓竹简》抄录的两条魏律,其中都有“叚门、逆旅”二词。学术界对前者解释分歧,未能取得共识,有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而且,这两条魏律与秦律究竟有何关系?为什么在秦律之后抄录了这两条魏律?用意何在?由于其涉及的范围较广,而诸多义蕴亦须探讨,特撰此文,以就正于方家。
参考文献
① 《睡虎地秦墓竹简》292至295页。1978年文物版。
② (一)《于豪亮学术文存》谓叚门即有市籍者。但语焉不详。(二)《槛门者》谓叚门即监门。见《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3辑。(三)笔者曾谓叚门即贾门,但未将门字作家族解,今正。见《叚门与监门》,载《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3辑。(四)《睡虎地秦简所载魏律研究》谓叚门即假门,即“假人门户”,是“寄居于别人家中的流民”。见《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1辑。
③ 转引自《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6卷282页。
④ 甲骨文豭字见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1049页。金文豭字见徐氏主编《汉字古文字字形表》372页。
⑤ 《三代吉金文存》4·39页。颂鼎:“?二十家”。
⑥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释嫁》(增订本)及《积微居小学达林·释豕》。
⑦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88页注引。
⑧ 详见孙诒让《周礼正义·小宗伯》疏。
⑨ ⑩ 分见《三国志·蜀先主传》注及《晋书·刘毅传》。
⑾《左》宣十二年。
⑿《急就篇》卷二“褚回池”颜注及王应麟补注。
⒀《左》僖二十四年“纠合宗族于成周”,宗族义同于宗门,《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宗门广大”。
⒁见上② 之(三)。
⒂据蒋礼鸿《商君书锥指》注释。
⒃《诗·鄘·于旄》:“在浚之都”陈奂疏。
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62页。
⒅⒆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334页及321页。李亚农说同,参阅《欣然斋史论集》125页至126页。
⒇杨伯峡《春秋左传注》隐公五年注。
(21) 《左》襄公二十六年。
(22) 《管子·轻重乙》。
(23) (27) 《管子·小匡》。
(24) (28) (33)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316页,353至354页,355页。
(25) 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93页。
(26) 参阅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376页。
(29) 上举注② 之(三)。
(30) 《广雅疏证·释诂四下》:“(宀乔)(侨)、旅、羁、寄,客也”。
(31) 参阅史念海《河山集》第1集88页。
(32)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137至318页。
(34) 参阅《丹铅总录》十四《订讹·姑息》。
(35) 谪戍及七科谪,参阅《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汉书·晁错传》及《武帝纪》天汉四年注引张晏曰。
(36) 拙稿《释秦律“率敖”》,载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论丛》第3辑,1983年。
(37) 此平阳在魏郡邺,参阅《史记质疑·始皇本纪第六》。
(38) 见《史记·魏世家》。
(39) 见《史记·六国年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