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型农村聚居点选址评价体系研究
A Research on Chengdu Rural Settlements Location Assessment
作者:杨青娟;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4,190(01):-135-14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城乡统筹;农村聚居点;层次分析法;选址评价
Key words:
基金项目:2011年西南交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技创新项目“制度变迁背景下成都平原农业景观研究”(SWJTU11CX096)
中文摘要
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农村聚集形态,其新型农村聚居点选址对于城乡统筹建设活动的成败至关重要。基于对新型农村聚居点的居民调研和专家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建构的农村聚居点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6类一级指标和15类二级指标。系统聚类分析判定的指标权重、分类及其重要程度可以作为今后成都新型农村聚居点建设决策的参考。
参考文献
①许文炜、黄建云:《基于乡村环境意象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以四川成都“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为例》,《规划师》2010年第3期;王阳、黄金辉:《统筹城乡背景下耕地流转量的分析与预测》,《区域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①详见Michael Hill,Rural Settlement and the Urban Impact on the Countryside,London:Hodder&Stoughton,2003,pp.20-36;Ronald Knapp,Chinese Landscapes:The Village as Place,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2,pp.211-220 ;Brian Roberts,Landscapes of Settlement: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London:Routledge,1996,pp.5-9.
②详见冯文兰、周万树、李爱农等:《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1期;范少言、陈宗兴:《试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经济地理》1995年第6期;王焕、徐逸伦、魏宗财:《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热带地理》2008年第1期。
③樊绯、吴德文、陈铁柱:《农村聚落选址影响因素分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2期;《村镇住区选址评价探讨》,《热带地理》2010年第7期。
④张蕴青:《公寓化新农村住区规划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建筑大学城市规划系,2008年,第9页。
⑤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以龙翔街道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1年,第3页。
①李超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选址适宜性评价方法探讨——以海宁市袁花镇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2011年,第3页。
②马立平:《统计数据标准化方法》,《北京统计》2000年第3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