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界说、发展策略及国际传播
The Definition and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Image Publicity Videos of China
作者:侯洪;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4,190(01):-95-10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国家形象宣传片;界说;发展策略;国际传播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一个国家通过大众传媒向他国公众传播本国的国家形象,已然成为公共外交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国开始注重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制作与传播,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效应。同样在学界和业界涌现出了大量的以国家形象为主题的研究性文章,但涉及形象宣传片的概念和功能及其媒介形态和表现方式的文章较少,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论述。对此,有必要对形象宣传片的概念、属性和功能给予界定和阐释,同时对我国形象宣传片的发展态势予以审视,特别是结合当前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及国际传播的路径与策略提出思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①关于国家形象概念的研究可参见吴飞、陈艳:《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述评》,《当代传播》2013年第1期。
②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国际论坛》2002年第3期。
③段鹏教授在其《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一书中提出了这三层次的细化解释。
①杨海明等编译:《世界电影百科全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735页。
②王方、周獴:《打造城市和地域文化的视觉名片——谈电视宣传片的创作》,《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7期。
①周庆安:《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历史规律与现实挑战》,《对外传播》2011年第3期。
②李勇:《形象:想象的表意实践》,《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③陈先红:《公共关系学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3页。
④2012年3月3日上午10时,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最大的屏幕“美国之鹰”,开始滚动播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文化中国》,它由《敦煌》、《太极拳》、《汉字》、《京剧》、《书法》及《白蛇传说》等多部作品构成。
①《人民日报》2007年12月20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10/11/nbs.D110000renmrb_01 .htm。
①刘朋:《中国的政治认知与国家形象传播演化》,《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7期。
②关于“国家品牌化”,荷兰国际关系学者皮特·梵·汉姆在其《品牌国家的兴起》一文中指出:“正如品牌最好地反映出顾客对特定产品和服务的感知,品牌国家也包含了外部世界对特定国家的信任和满意度。……品牌与声誉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部分,……品牌国家运用其历史、地理和民族主题以建构起独特的形象,是一种良性的行动,它逐渐替代了根深蒂固的并且已经具有对抗性的民族身份认同,通过使民族沙文主义边缘化,而正在为欧洲进一步的和平做出贡献。”参见许静:《论公共外交中的国家品牌化策略传播》,《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