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小学的拓展研究及其影响
Liu Shipei's Extending Research on Philology and Its Influence
作者:黄锦君;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1):-72-8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刘师培;小学研究;近代革命;社会历史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清末民初,新旧交替,中西交融,作为国学大师之一的刘师培,其小学研究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刘师培在继承乾嘉朴学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西方之理论,在传统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研究而外,将小学研究的触角,深入到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领域,在为民族民主革命制造舆论、勾勒远古社会风貌、反映社会历史进程、树立传统批判意识等方面独树一帜,影响甚巨。刘师培的小学研究不但提升了传统小学的研究价值,而且也为现代语言学的构建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①蔡元培:《刘君申叔事略》,《刘申叔遗书》第18页。按:《刘申叔遗书》原题《刘申叔先生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宁武南氏排印本重印。
②陈钟凡:《刘先生行述》,《刘申叔遗书》第14页。
①钱玄同《刘申叔先生遗书序》,《刘申叔遗书》28页。
②《刘申叔遗书》630页。按:本文引该书处较多,以后凡引该书即在所引文字后用括号注明页码,不另出注。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0页。
②张舜徽:《清代扬州学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92页。
①摩尔根:《古代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62页。
①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0页。
②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6页。
③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页。
④郑思渠:《思潮与学派: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2页。
⑤甄克斯:《社会通诠》,严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4页。
①郭建:《中国法制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7页。
①郭建:《中国法制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页。
②戴震:《戴震全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61页。
③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5页。
④戴震:《戴震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41页。
①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赵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页。
②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1995年,第45页。
③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1995年,第16页。
①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36页。
②张舜徽:《清代扬州学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93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