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策反邱菽园
Zhang Zhidong's Instigation of Qiu Shuyuan to Break with the Reform Movement
作者:茅海建;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1):-63-7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张之洞;邱菽园;康有为;陶模;庚子事变;自立军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所藏"张之洞档案",可以知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二十七年邱菽园与康有为决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主要原因)是张之洞的策反。张之洞通过清朝驻英公使罗丰禄、驻新加坡领事罗忠尧、两广总督陶模对邱菽园进行了劝说的工作。在张之洞通缉与劝说的两手交并使用下,邱菽园选择了纳金免灾的办法,公开登报与康有为决裂。
参考文献
①相关的研究,论文部分可见杨承祖:《丘菽园研究》,《南洋大学学报》(新加坡)1969年第3期;王慷鼎:《〈天南新报〉史实探源》,《亚洲文化》(新加坡),第16期,1992年6月;汤志钧:《自立军起义前后的孙、康关系及其他——新加坡丘菽园家藏资料评析》,《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2期,《丘菽园与康有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赵令扬:《辛亥革命期间海外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梅光达、丘菽园与康梁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2期;段云章:《戊戌维新的“天南”反响:以新加坡天南新报和邱菽园为中心》,《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5期;余定邦:《邱菽园、林文庆在新加坡的早期兴学活动》,《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5期;关晓红:《陶模与清末新政》,《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涉及于此的著作有颜清湟著、李恩涵译:《星马华人与辛亥革命》,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82年,第二章;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第一、二、五章;《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七章。“邱”、“丘”本清初避讳而分,邱菽园在民国之后自写其姓为“丘”,然在清代的官方文献上为“邱”,本文亦用“邱”字。本文引用邱菽园在《天南新报》上的文字,转录自王慷鼎、汤志钧的论文,并参考颜清湟的著作。
①《札江汉关道查禁悖逆报章》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初七日,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武汉出版社,2008年,第6册,第309-310页。“访事人”,记者。
②《岳州镇呈报匪情咨》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初一日,杜迈之等编:《自立会史料》,岳麓书社(长沙),2009年,第117-125页。
③《俞廉三奏报唐才常供词二则》,《俞廉三奏拿获富有票匪惩办缘由折》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二十一日,张篁溪辑:《戊戌政变后继之富有票党会》,《自立会史料》,第141-144、150-153、177-189页。
④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二日午刻发,《张之洞电稿》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上旬,所藏档号:甲182-46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本文所引“张之洞档案”皆藏于该馆,不再注明。又参见《张之洞全集》,第10册,第204页。“理事官”即今领事官,《张之洞全集》作“领事官”,为许同莘编《张文襄公全集》时改。又,“现又在广东惠州作乱”,指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张之洞等人的情报稍有误。再又,新加坡当时为英国殖民地,清朝驻新加坡领事在具体事务上受命于清朝驻英公使。
①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六日子刻发,《张之洞电稿丙编》,第88册,所藏档号:甲182-97。
②罗忠尧是罗丰禄之侄,曾就读于船政学堂。邱菽园在《上粤督陶方帅书》中称:“罗君为职夙友,己亥履任而还,花筵舞席,时共听歌。此际位秩,纵判云泥。而短衣怒马挟弹少年之故人,讵便翻手不识。”(《清议报》,第80册,《来稿杂文》)可见邱、罗两人本是熟友。“己亥”,光绪二十五年(1899)。
③张之洞在该咨文中称:“……咨请贵大臣照录来文,札饬新嘉坡总领事官立传邱菽园到案,剀切开导晓谕,俾晓然于康党之狡诈欺人,勿再为其所愚。若以好义之心反误为助逆之举,扰乱中华,贻害桑梓,冒天下之不韪,为公论所难容,想邱菽园断不至始终执迷不悟若此也。”(《张之洞全集》,第6册,第354页)
④《咨出使英国大臣切商英外部查禁匪党》光绪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张之洞全集》,第6册,第355页。该咨会让罗丰禄与英国外交大臣进行交涉,由英国政府下令在香港、新加坡等处总督,查禁康有为一派的活动。其中还提到:“其通晓文墨能到外洋各著匪姓名,一并粘单,咨请照会英外部转饬南洋各埠暨驻华各口岸领事,于所在界内一体密查协捕……”不知这个名单中是否有邱菽园。
⑤邱菽园在《上粤督陶方帅书》中称:“……汉口事起,鄂督张公电咨英伦使馆,转饬坡领事罗君,首举才中供词为言,向职诘难。职觉波澜太远,有如天外飞来,又如一部十七史,不知从何处说起,甚欲诠述原委,而恳领事,托其代陈……乃自鄂电之来,蔺廉避面,欲语形悭。职尝卑词通使约会寓楼,而罗君必欲呼职使前,辕门听命,职未知所以对也……用是引嫌未赴,罗君终不肯来……忽于是月晦夕,岛人传说,海澄邱族,已为闽吏围捕,祖兆宗祠,毁焚始尽……”(见《菽园赘谈》七卷本之附录,光绪二十七年刻。又见《清议报》,第80册,《来稿杂文》;《清议报全编》卷15)
⑥《咨出使日本国大臣请照会日本政府将甲斐靖按律治罪》、《咨出使日本国大臣请照会日本政府严禁匪人来华》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初六日,《张之洞全集》,第6册,第350-351页。
⑦《咨出使日本国大臣送劝戒国会文及示稿》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十四日,《张之洞全集》,第6册,第351-354页。
⑧《自立会史料》,第181页。“广东人”为误。
①《宣布康党逆迹并查拿自立会首片》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九日,《张之洞全集》,第3册,第575-576页。还需注意的是,清廷于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十九日下达谕旨:“……孙汶、康、梁诸逆,托为保国之说,设立富有票会,煽惑出洋华民,敛资巨万,若不详切开导,破其诡谋,使知该逆等藉词保国,实图谋逆,乘机作乱,诚恐华民受其蛊惑,仍纷纷资助款项,蔓延日盛,为患实深。著吕海寰、李盛铎、罗丰禄、伍廷芳选派妥员,前往各商埠详察情形,剀切劝谕,务令各华民,晓然于该逆等并非真心保国,勿再听其摇惑,轻弃赀财。”(《清实录》,中华书局影印,1986年,第58册,第317页)朝廷此旨的背景我还不太清楚,很可能张之洞于此中亦有所动作。
②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初二日亥刻发,《张之洞电稿》光绪二十七年二月,所藏档号:甲182-465。抄件又见《张之洞电稿丙编》,第98册,所藏档号:甲182-99。“叻”,新加坡的别称。
③该《札行》刊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四日(4月2日)上海《申报》、十六日(4日)新加坡《天南新报》。刊于其他报刊上的时间我尚未详。
④邱菽园的朋友曾昭琴作《刊刻答粤督书缘起》,称言:“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二月新任两广总督秀水陶子方制军模,寄札新嘉坡中国总领事府罗忠尧,查明流寓闽士邱、林两人近日情形。乃罗领事得札后,并未知会邱、林两君。事阅半月,粤港报馆自向督署录出原札底稿,刊印于外。邱时见之即行电复,并作答书一通,凡三千言,大意将年来维新党人心术行径磊落写出,而己之事迹附焉,以告天下,固不仅为答粤督之问而发也。此书自行刊登天南新报,而后即由津沪闽广港澳南洋日本新旧金山檀香山各华字报馆纷纷选登,而外洋诸西文报馆亦辗转翻译,不胫之驰遍九万里。天下之士得观原稿者,咸谓陶督善能下士,得大臣体,而邱君之披露肝胆,词无隐遯,有以见英雄本色,不受人欺,亦从不欺人云。若林君者,少即游学英京,壮年仕于英国,现为星洲政局议员,及预官中医师之选。与邱志行相合,雅相引重。每将欧美良法灌输宗邦,冀臻盛治。暇则共译中国古史及时事论说,播刊西报,冀通东西之驿骑。时人每两贤而两称之,其在西人则曰林文庆、邱菽园,其在华人复曰邱菽园、林文庆。如车之辅,如骖之靳,莫能轩轾也。邱既答书,心迹大白,林以所志不替代言,遂不复有词,闻将以英文短禀肃谢陶督而已。邱、林之言曰某等读书问政,本非淡然忘世者,不幸而所怀久蕴,欲达无门,又不幸而世处泯棼,动辄得咎,甚至蜚语之来,乱其影响,而使人猝无自解。固惟学寒蝉之噤声已耳。吾生有涯,人事无着,伤哉时也。其何能忍与终古。故自陶督寄札之来,二君感其知己,惬于五中,又尝言曰陶公盛意,某非不喻,特经此次险阻而后所谓时危出处,难者盖已窥之至微,验之至切。功名二字,于我浮云,然即淡然忘世,又非初心所安。会有不耻下问之个臣,终当尽吾一得以作刍荛也。邱、林之言如此,邱、林之志不亦远哉。”(见《菽园赘谈》七卷本之附录,光绪二十七年刻)据此,新加坡总领事罗忠尧未将陶模的《札文》送达邱菽园、林文庆两人,此事似不可解,然为何如此,不详。
①该电文称:“两广制台陶大人鉴:敬禀者,窃职近读香港《华字报》,恭录宪札,谕新嘉坡领事,查明邱菽园、林文庆情形等因。祗诵之余,仰见宪台仁明公恕,爱人以德,所以督责之者甚至,而期许之者甚厚。钦佩曷极。职少读书,颇知义命,傥来毁誉,漠不关心,况复素懔失言失人之训,平生不妄以文字干请,亟亟自明。兹遇宪台谦谦下问,相见以天,不图空谷,闻此金玉,敢不披沥腹心,以答宪台之盛意。谨先具电奉闻,上慰仁廑,所有委屈之忱,当缮长禀,邮呈宪辕耳。惟冀俯恕不备。内阁中书衔福建举人邱炜萲叩禀。再,菽园,兹系职别号,合并禀明。”(见《菽园赘谈》七卷本之附录)
②该上书首刊于《天南新报》光绪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4月13日);又刊于《清议报》,第80册,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一日(5月28日)。在其余各报刊上发表时间未详。
③还须注意的是,在张之洞发电之前,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十七日(3月7日),邱在《天南新报》上发表启事《杜门养病》,称言:“鄙人以多病之故杜门却埽,惟日著书,高朋拜会,一切挡驾,前已登报声明,当蒙鉴谅,特恐尚有未知,空劳见顾,不免滋议。今再肃陈下情,诸希恕察,是祷。”此一告示说明,邱菽园在陶模进行工作之前,可能已与康有为有隙,避客不见。
④《张之洞全集》,第10册,第284页。张之洞亲笔原件见《张之洞电稿》光绪二十七年三月,所藏档号:甲182-465。又,“叻”字,发表时改为“彼”字。
⑤张之洞于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三日发电湖南巡抚俞廉三:“长沙俞抚台:密。准两江密咨,上海有票匪百余人,专办炸药,运往上游,约期起事。最著者为徐春山等,又有龙高一,系湖南湘乡县人,亦系著名巨匪,并应通饬严拿等语。特密达。请速饬密拿。再,龙高一系三字,勿误为龙高两字。盼电复。洞。元。”十六日又发电:“急。长沙俞抚台:密。顷查获逆信内称,现与康主梁师会合,重新振作,共图恢复,拟派绝技刺客,定五月节前,劫杀两湖当道,乘间起兵,两湖可反手而得等语。其中情节尚多,除将逆信由六百里咨达查办外,特先摘要电达,尚祈密拿严防为要。洞。谏。”(《张之洞电稿》光绪二十七年四月,所藏档号:甲182-465)
⑥《张之洞全集》,第10册,第284-285页。该电于次日收到。
①广州陶制台来电,光绪二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巳刻发,酉刻到,《张之洞存各处来电》,辛丑第26册,所藏档号:甲182-150。“宙”,似为约定的电码代称。“章炳麞”,不知何人,似为章炳麟之误。
②关晓红2003年论文称:“后来邱菽园在陶模的授意下,以报效赈灾银脱罪”,但未示其据。从常理分析,很可能邱氏族人在福建受到牵连,促邱决意花钱免灾。张之洞后来的奏折中称,清朝驻古巴总领事陈纲是其中的调人(后将详述)。
③广东陶制台来电,光绪二十七年五月十八日酉刻发,十九日子刻到,《张之洞存各处来电》,辛丑第27册,所藏档号:甲182-150。“亥”,似为约定的电码代称。
④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二十四日丑刻发,《张之洞电稿》光绪二十七年五至七月,所藏档号:甲182-466;抄件又见《张之洞电稿乙编》,第73册,所藏档号:甲182-75。抄件将“炳萱”二字旁改为“炜萲”。
⑤广东陶制台来电,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辰刻发,申刻到,《张之洞存各处来电》,辛丑第28册,所藏档号:甲182-150。
⑥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辰刻发,《张之洞电稿乙编》,第73册,所藏档号:甲182-75。
①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子刻发,《张之洞电稿》光绪二十七年五至七月,所藏档号:甲182-466。抄件又见《张之洞电稿乙编》,第73册,所藏档号:甲182-75。抄件将“萱”字旁改为“萲”。又,该电于子刻发出,当时系于次日。
①《张之洞奏稿》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所藏档号:甲182-413。抄件又见《张之洞督楚奏稿二编》十二,所藏档号:甲182-203;《张文襄公奏疏未刊稿》函二,所藏档号:甲182-398。
②陈纲是福建同安(今厦门)人,其父陈谦善是菲律宾华人的甲必丹(头人)。陈出生于菲律宾,后回同安原籍学习,于光绪二十年中举人,二十四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同年,陈纲获命出任清朝首任驻菲律宾领事,是年底赴任。并于次年在领事馆内开办中西学堂。此时正值美西战争后美国统治菲律宾,由于菲律宾华侨中粤、闽两籍的矛盾,英国等国商人对其父陈谦善的指责,美国对陈纲的领事人选表示质疑。清朝驻美国、西班牙公使伍廷芳将陈纲与驻古巴总领事黎荣耀对调。陈纲亦以母亲病故而请求丁忧。又,陈纲中进士引见时,其单称:“陈纲,福建人,年二十八岁,三甲一百十一名进士,复试二等八十五名,朝考二等三十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4册,第221页)以此推算,陈纲出生于1871年,大邱菽园三岁,年龄也是很相近的。
③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巳刻发,《张之洞电稿》光绪二十七年五至七月,所藏档号:甲182-466;抄件又见《张之洞电稿乙编》,第74册,所藏档号:甲182-76。
④《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27册,第177-178页。抄件又见《张之洞督楚奏稿二编》十二,所藏档号:甲182-20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