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佛学对明中后期科举考试的影响——以袁黄所纂举业用书为中心的考察
Influence of Wang Yangming's Doctrine and Buddhism o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In the Case of Yuan Huang and His Imperial Examination Books
作者:张献忠;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1):-55-62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阳明心学;佛学;科举考试;袁黄
Key words: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1M500718);;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基金(201103067)资助项目“晚明商业出版与思想文化和社会变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文摘要
明代中后期,随着思想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科举考试的指导思想也因此发生了变化,阳明心学、佛学和老庄以及其他各种思想开始向科举渗透,其中对科举考试影响最大者当属阳明心学和佛学,这一趋向从袁黄所纂举业用书中可以得到印证。
参考文献
①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径三》,明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
②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八十四《科考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八十四《科考四》。
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科场禁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焦竑辑《新锲翰林三状元会选二十九子品汇释评》卷首李廷机识语,万历四十四年刻本。
②顾起元辑《新刻顾会元注释古今捷学举业天衢》卷首邵景尧序,万历周曰校万卷楼刻本。
③袁黄:《与邓长洲》,《游艺塾续文规》卷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第1718册,第199下。
④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八《破题用庄子》。
⑤(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四四《礼部三.科场.前言》,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
⑥袁黄《两行斋集》卷九,《袁了凡文集》第十一册,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第1337页。
①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一“国家令甲”,《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第1718册,第6页下-7页上。
②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一“国家令甲”,第7页上。
③袁黄:《与邓长洲》,《游艺塾续文规》卷三,第199页下。
④李乐:《见闻杂记》卷之八,明万历刻清补修本。
⑤袁黄:《两行斋集》卷九《与薛青雷书》,《袁了凡文集》第十一册,线装书局2007年,第1331页。
⑥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六《堠山王先生论文》,第168页上。
⑦《王畿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816页。
⑧杨士范:《训儿俗说》序,《袁了凡文集》第一册,第4页。
⑨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一《荆川唐先生论文.答袁坤仪》,第244页下。
《袁了凡文集》第十二册,第1405-1410页。
袁黄:《游艺塾文规》扉页“题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第1718册,第1页上。
①袁黄:《游艺塾文规》卷一《文有根本》,第10页上。
②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三《了凡先生论文》,第196页下。
③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三《了凡先生论文》,第195页。
④袁黄《增订二三场群书备考》卷一《圣学》,《袁了凡文集》第十三册,第1483页。
⑤袁黄:《游艺塾文规》卷一,第九页上。
⑥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一《荆川唐先生论文.答茅鹿门》,第164页上。
⑦袁黄《两行斋集》卷九《答冯咸甫书》,《袁了凡文集》第十一册,第1336-1337页。
⑧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六《因之吴先生论文》,第238页上。
①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六《阳明王先生论文》,第160-161页。
②袁黄:《游艺塾文规》卷一“立命之学”,第21页下。
①袁黄:《游艺塾文规》卷一“举业三昧”,第4页下。
②袁黄:《游艺塾文规》卷一“举业三昧”,第10页下。
③袁黄:《游艺塾文规》卷四《了凡先生论文》第1718册,第207页下。
④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三《了凡先生论文》,第195页下。
⑤袁黄:《游艺塾文规》卷四《了凡先生论文》,第194页上
⑥袁黄:《游艺塾文规》卷四《了凡先生论文》,第194页下。
⑦唐顺之:《答袁坤仪》,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一《荆川唐先生论文》,第167页。
⑧袁黄《游艺塾文规》卷四《了凡先生论文》,第206页下。
①袁黄:《游艺塾文规》卷一《用工贵专》,第1718册,第9页下。
②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三《了凡先生论文.与于生论文书》,第197页下。
③袁黄:《游艺塾文规》卷一《科举全凭明德》,第9页下。
④袁黄:《游艺塾文规》卷一《科举全凭明德》,第20页上。
⑤韩初命:《〈祈嗣真诠〉引》,《了凡杂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546页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