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骑兵在南方的布防与运用
The Deployment and Use of Cavalry in the Song Dynasty in South China
作者:刘复生;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1):-46-5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马战;侬智高;狄青;南方;有马雄略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宋朝建立,战略对手在于北方,而对"种类殊异"的南方民族地区的防范则比较忽略。再加上基于"南方非用马之地"的认识,除少数有马厢军外,北宋前期禁军未在南方驻防骑军。宋仁宗时期广南两路发生侬智高事变,岭南骚动。宋朝臣间在是否"用骑"的问题上发生争论,狄青率西北骑兵南下,"终以马胜"。此后宋朝开始在南方驻防新建的"有马雄略"军,有马厢军也有增多,骑兵在南方的运用也开始多了起来。受到感染,一些少数民族也要求学习马战。在某种程度上,侬智高事变的平定成为宋朝在南方"用骑"上的一个"转机"。
参考文献
①参见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第七章《骑兵的落后》一节,中华书局1983年,第263~268页。对宋朝骑兵的专门研究一直以来都相对缺乏,如刘展主编《中国古代军制史》中没有关于宋朝骑兵的专门论述,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军事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军事通史》对宋朝骑兵论述非常简略,第十二卷《北宋辽夏军事史》(韩志远著)“骑兵”一段文字不足千字(第100~101页),第十三卷《南宋金军事史》(冯东礼、毛元佑著)“骑兵”一段文字约1500字(第127~129页),均提及骑兵“落后”而未予深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新近出版的粟品孝等著《南宋军事史》将南宋骑兵放在《以步制骑的战略战术》一节中讨论,亦较简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85-393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称《长编》,中华书局1979~1993年,标点本)卷二三七,熙宁五年八月戊子;题名狄青:《京观记》,雍正《广西通志》卷一○五。
③《宋史.萧注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第10931页。
①《宋史.孙沔传》,第9689页。据滕元发撰《孙威敏征南录》,“无张皇”乃宰相陈执中所说。
②《长编》卷一七二,皇祐四年六月乙亥;卷一七三,皇祐四年七月丙午。
③《长编》卷一七三,皇祐四年九月癸亥,皇祐四年十月丙子。如此,则南征骑兵数达一万人,规模相当宏大,但投入决定性的归仁辅之战的骑兵则只有数百骑而已。
④《宋史.狄青传》,第9720页。
⑤《宋史.和斌传》,第11080页。
⑥《长编》卷一七四,皇祐五年正月丁已。
⑦李攸:《宋朝事实.平广南蛮贼侬智高.露布》,中华书局1955年,第255页。
⑧滕元发:《孙威敏征南录》,上海师大整理《全宋笔记》第一编第八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7、5页。
⑨《长编》卷一七四,皇祐五年二月乙酉。
《宋史.蛮夷传三.广源州》。特磨乃侬姓聚居地,当今云南东南广南、富宁一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南江之外稍有名称者,罗殿、自杞以国名,罗孔、特磨、白衣、九道等以道名。此皆成聚落,地皆近南诏。”孔凡礼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中华书局2002年,第148页。
①《长编》卷一七四,皇祐五年四月庚辰。
②滕元发:《孙威敏征南录》,上海师大编《全宋笔记》第一编第八册,第5页。
③曾巩:《南丰先生集外文.杂识》之二。《曾巩集》,下册,陈杏珍等点校本,中华书局1984年,719页。
④《长编》卷一七三,皇祐四年十月丙子,参《宋会要辑稿.蕃夷》五之六三。
⑤毕仲游:《西台集》卷十二《司封员外郎令狐公墓志铭》。
⑥毕仲游:《西台集》卷十二《司封员外郎令狐公墓志铭》。
⑦黄淮、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马政》,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9年,第3185页。
⑧《汉书.晁错传》,第2279页。宋元丰中,以《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对问》分行武学,所谓“古兵法”,大体不出此武学“七书”,宋人亦恒相称述。参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四《兵家类.六韬》。
⑨黄淮、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兵制》,第2922页。
①《宋会要辑稿.兵》二四之五。
②《宋会要辑稿.兵》五之三。
③《宋史.兵志一二》,第4955页。
④吴泳:《鹤林集》卷三七《互市》。吴泳,潼川人,嘉定二年进士。
⑤《长编》卷五四,咸平六年二月癸亥。
⑥《宋史.兵志十二》,第4956页。
⑦狄青:《论御南蛮疏》,载汪森辑《粤西文载》卷四,此据《全宋文》卷八九○。
⑧《长编》卷一二一,宝元二月甲申;卷一二二,宝元元年十一月甲辰。
⑨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孔凡礼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第147页。
《长编》卷一二二,宝元元年十一月甲辰。
①《长编》卷三一一,元丰四年二月己卯。
②《宋史.兵志一》,第4597页。所记有未明处:25指挥分记合计为23指挥。
③《宋史.兵志一》,4594页。
④《长编》卷二八一,熙宁十年四月乙已。
⑤《宋史.兵志二》,第4618页。以上共计“有马雄略”六指挥。其下还有“中兴,二”三字,语意未明,可能是南宋时增加了两指挥,待考。
⑥《长编》卷四六一,元祐六年七月。
⑦《宋史.兵志一》,第4582页。
⑧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十八《兵防类一.诸廂禁军》,中华书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影印本,1990年。绍圣五年即元符元年,是年六月改元。
①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十八《有马雄略指挥》。
②《宋史.兵志三》,4544页。
③《宋史.王奇传》,第13288页。
④《宋史.李浩传》,第11079页。
⑤《长编》卷二四七,熙宁六年十月庚寅。据《宋史.王奇传》,王奇乃收降舒光贵者,舒本人当未被诛,后为“京东西路差遣”,见《长编》卷三三九,元丰六年九月庚申。
①《宋史.曲珍传》,第11083页;《长编》卷二七九,熙宁九年十二月癸卯。
②《宋史.陶弼传》,第10736页。
③《长编》卷三四六,元丰七年五月壬申。
④《长编》卷二九九,元丰二年八月癸亥。
⑤《长编》卷二九○,元丰元年七月甲戌。
⑥《长编》卷三○三,元丰三年四月乙巳。乞弟是乌蛮部首领,居赤水河两岸,所部一度向北发展,征服了当地夷民,直抵宋朝所领泸州所在的长江沿岸。
⑦《长编》卷三○四,元丰三年五月甲申、元丰四年正月辛卯。
⑧《长编》卷三○四,元丰三年五月甲申。彭孙与韩存宝不协而罢,林广代韩后,奉诏协助林广进讨泸夷,此不赘述。
⑨《长编》卷三一一,元丰四年正月癸丑。
《长编》卷三一二,元丰四年四月甲子。
黄以周等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四,政和五年七月壬申、辛巳。此处未明言所派陕西诸路官兵为骑军,然而连下文“并步人前去应副”来看,应是以骑兵为主。
《长编》卷三三一,元丰五年十一月庚辰。《宋会要辑稿.兵》二四之二三记于元丰七年十一月三日,疑误。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泸南夷义军》,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0年,第419页。
《长编》卷七二,大中祥符二年八月癸未。此之“泸蛮之叛”和下文“晏夷斗望行牌之变”、“淯井夷叛”均乃《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所用的标题,分别见是书卷二五、二六、四九。
①《宋史》卷四○一《辛弃疾传》,第12163页。
②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九,绍兴元年十一月丁酉,中华书局1988年。
③《长编》卷二八八,元丰元年三月癸未。
④《宋史.蛮夷传三》,第14205页。
⑤《长编》卷三三八,元丰六年八月乙亥。
⑥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田子甲》。
⑦《长编》卷二七六,熙宁九年六月“是夏”。
①《长编》卷二七七,熙宁九年七月乙亥。
②《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八三。
③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广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