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同源:新文学史上的新写实主义
The Neo-realism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eo-literature:the Left and the Right
作者:姜飞;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1):-38-4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新写实主义;左翼;右翼;意识形态竞争
Key words:
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抗战时期的国家文艺思潮研究”(10YJC751037);;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国民党文艺思想和文艺政策研究”(SC10C031);;
2011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Skgt201105);;
四川大学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
中文摘要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持续存在于1920年代之后约半个世纪的新写实主义文艺思潮,不仅包括左翼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包括一直被忽略的右翼的三民主义写实主义。左右两种新写实主义理论,尽管服务于各自所属政治集团的意识形态竞争需要,却都是源于20年代的苏联和日本,源于相同的革命政治思维和文学工具性思维。
参考文献
①邹容:《革命军》,周永林编:《邹容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年,第41页。
②詹隼:《革命:理论与实践》,郭基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中文版序言(丘为君译)。
③璧华:《中国新写实主义文艺论稿》,香港:当代文学研究社,1984年,序言。
①藏原惟人:《作为生活组织的艺术和无产阶级》,《新写实主义论文集》,之本译,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第14页。
②藏原惟人:《普罗列塔利亚写实主义的路》,《新写实主义论文集》,第33页。
③藏原惟人:《再论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论文集》,第42页。
④林伯修:《1929年急待解决的几个关于文艺的问题》,《海风周报》第12期,1929年3月。
①勺水:《论新写实主义》,《乐群月刊》第1卷第3期,1929年3月。
②茅盾:《写在〈野蔷薇〉的前面》,叶子铭编:《茅盾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49页。
③钱杏邨:《茅盾与现实》,《新流月报》1929年第4期。
④《停刊宣言》,《太阳月刊》1928年第7期。
⑤分别见张耿西:《中国文学的趋势与新写实主义》,《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第12期,1930年4月;马仲殊:《苏俄新写实主义的发展》,《灯塔》1934年第1期。欧阳克:《新写实主义的诗歌与生活》,《文学》1937年第1期。
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文学导报》第1卷第8期,1931年11月。
⑦周起应(周扬):《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现代》第1卷第6期,1932年10月;《文学的真实性》,《现代》第3卷第1期,1933年5月。
①丹仁(冯雪峰):《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和理论》,《现代》第2卷第3期,1933年1月。
②卢那察尔斯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55-59页。
③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现代》第4卷第1期,1933年11月。
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6页。
①刘芦隐:《三民主义的文艺》,《中央党务月刊》第24期,1930年7月。
②王集丛:《王集丛自选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第2页。
①王集丛:《一年来中国文艺论战之总清算》,《读书杂志》增刊,1933年3月。
②王集丛:《关于青年读书的问题》,《朔望半月刊》第19、20期合刊,1934年2月1日。
③王集丛:《三民主义文学论》,江西泰和:时代思潮社,1943年,第17-29页。
④王集丛:《三民主义文学》,《大路月刊》第2、3期合刊,1942年5月。
⑤王集丛:《论三民主义的创作态度——民生史观的写实主义》,《大路月刊》第1期,1942年3月。
①赵友培:《三民主义文艺创作论》,重庆:正中书局,1944年,第105、114-116页。
②刘镇涛:《三民主义的新写实主义》,王集丛编:《三民主义文学论文选》,江西泰和:时代思潮社,1942年,第67-73页。
③叶青:《三民主义与文学》,《文艺创作》(台北)1953年第28期。
①季权:《三民主义的文艺之社会的试解》,《夜光》1932年第3期。
②姜飞:《经验、真理与路径依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