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与边界
A Research on the Nature and Bounda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作者:余澳;朱方明;钟芮琦;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4,191(02):-78-8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利益者;性质;边界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高水平学术团队项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skgt201104);;
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项目“美国法经济学发展演变及其对我国法经济学本土化发展的经验借鉴研究”(skqy201327)
中文摘要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逐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不仅不对相关利益者造成侵害,同时还尽可能致力于提高总体社会福利的责任。其核心思想体现为:界定企业社会责任要承认企业的逐利性;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层次性,以不侵害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底线要求,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为最高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责任范畴包括人本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环境责任,其中经济责任的内涵不同于以往的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具有边界,其边界是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均衡点。
参考文献
①Adolph Berle and Means Gardiner,The Morde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32(reprinted in 1991),p.9.
②Edwin Epstein and Votaw Dow,Rationality,Legitimacy,Responsibility:Search for New Direction in Business and Society,Satamonica,California: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Inc.,1978,p.101.
①管理者资本主义是指当资本的所有者不再直接控制企业,而由其委托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即管理人负责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时,由于管理者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他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也即股东不再是他们唯一关注的群体,而开始兼顾相关各方如员工、相关市场主体的利益等。
②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页。
③Keith Davis,“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uzzle:What Does the Businessman Owe to Society?”Business Horizon,Vol.10,Iss.4,Winter 1967,pp.48-50.
④克拉克认为:“大家对于社会责任的概念已经相当熟悉,不需要到了1916年还来重新讨论,但是迄今,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责任,……因为商人和学者仍然被日渐消失的自由经济的阴影笼罩着。”参见J.Maurice Clark,“The Changing Basi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24,No.3,1916,p.229.
⑤H.R.Bowen,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New York:Harpor&Row,1953,p.31.
⑥K.Davis,“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 Responsibilit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Vol.3,No.2,1960,pp.70-76.
⑦J.W.McGuire,Business and Society,New York:McGraw-Hill,1963,pp.144-145.
⑧M.Friedman,“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New York Times Magazine,September1970,p.13.
⑨M.Friedman,Capitalism and Freedo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p.33.
①A.B.Carroll,“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4,No.4,1979,p.501.
②A.B.Carroll,“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Business Horizons,Vol.34,No.4,1991,pp.39-42.
③R.E.Freeman,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arshfield:Pitman Publishing Inc.,1984,p.46.
④T.Donaldson&T.W.Dunfee,“Toward a Unified Conception of Business Ethics: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 Theory,”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19,No.2,1994,pp.252-284;T.Donaldson&T.W.Dunfee,“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 Theory:A Communitarian Conception of Economic Ethics,”Economics and Philosophy,Vol.11,No.1,1995,pp.85-112.
⑤参见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http:∥csr-china.net/templates/node/indesx.aspx/2000。
⑥“European Commission Measuring Instruments for European Enterprise Social Responsibility 2003,”http:∥europa.int/comm/employment-social Publications 2004/kel103002-en.html.
⑦ISO,ISO/DIS 26000:Guidance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Geneva:ISO,2010.
⑧袁家方:《企业社会责任》,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年,第3-4页。
⑨李占祥:《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工业经济》1993年第2期。
①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6-7页。
②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96页。
③郑若娟:《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④朱慈蕴:《公司的社会责任:游走于法律责任与道德准则之间》,《中外法学》2008年第1期。
⑤张衔、肖斌:《企业社会责任的依据与维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⑥李双龙:《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10期。
⑦周祖城:《企业伦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1页。
⑧黎友焕、叶祥松:《谈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商业时代》2007年第7期。
⑨李伟阳、肖红军:《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探究》,《经济管理》2008年第21-22期。
何杰、曾朝夕:《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传统企业理论的冲突与整合——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基本分析框架的建立》,《管理世界》2010年第12期。
元定义是指对事物或概念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抽象,而其他视角或其他层次的抽象则为操作性定义。参见李伟阳、肖红军:《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0期。
刘诚:《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李伟阳认为,企业本质应理解为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与内嵌于商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过程而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方式。基于此,他认为新的企业社会责任边界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商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相联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内嵌于商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相联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参见李伟阳:《基于企业本质的企业社会责任边界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9期。
①例如在我国渤海湾造成污染事件的康菲石油公司,如果以传统的经济责任内涵为判断标准,其社会责任表现是较好的;但如果考虑到污染事件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如堵漏、污染治理、环境恢复、沿岸渔民的损失赔偿等成本,这起事件是企业违背社会责任后所引发的不经济的表现。
①张衔、肖斌:《企业社会责任的依据与维度》。
②Freeman,Strategic Management,p.46;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第6页。李伟阳、肖红军:《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探究》。
③Michael C.Jensen,“Value Maximization,Stakeholder Theory and the Corporate Objective Function,”Unfolding Stakeholder Thinking,Sheffield:Greenleaf Publishing Limited,2002,p.70.
④此处使用“外部边界”一词主要是为了与第一层面的边界,即作为内部边界的各责任范畴之间的边界划分相区别。
①张衔、肖斌:《企业社会责任的依据与维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