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体制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under the Urban-rural Dual System
作者:李霞;朱艳婷;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3):-109-11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城乡二元体制;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是中国特有的一套综合性社会制度,由为保障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演变而来。城乡二元体制有效推进了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却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变迁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与一致性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城乡二元体制是影响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成都市以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案例分析,表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人口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有助于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最后,针对成都在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提出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①H.钱纳里、M.赛尔昆:《发展的格局1950-1970》,李小青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第214-218页。
②K.J.巴顿:《城市经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7-22页。
③景普秋、张复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3期。
④周维富:《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论》,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第31-31页。
①Kojima R,Introduction: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Developing Economics,Vol.34,No.6,1996,pp.349-369.转引自景普秋、张复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3期。
②黄群慧:《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程俐骢、吴光伟:《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成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③冉启秀、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第2期。
④黄群慧:《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
⑤李秀萍、韩剑萍、姚永鹏:《甘肃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干旱区地理》2007年第5期。
⑥温铁军:《城乡二元体制矛盾的形成与城镇化发展战略探讨》,《山东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⑦景普秋、张复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3期。
③张强社:《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必要性探析》,《农村观察》2010年第1期。刘传玉、王郡华:《发展战略、分割体制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变》,《农业经济》2006年第10期。
④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经济学研究》2008年第3期。
⑤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整理。
②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整理。
③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整理。
①阎星、高洁:《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推进“两化”互动》,《四川日报》2011年8月9日,第6版。
②数据来源:2010年各城市统计年鉴。
①数据来源:根据《成都统计年鉴2011》整理。
③数据来源:根据《成都统计年鉴2011》整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