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现体面劳动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
On the Legal Policy Support System for the Realization of Decent Work
作者:陈超;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4,193(04):-155-16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体面劳动;劳动者权益;法律政策;实施保障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法律构建研究”(11&ZD031)
中文摘要
我国将体面劳动纳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目标,既体现了国际社会实现劳动者自由、尊严等基本价值的最新共识,也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实现体面劳动需要观念更新、消除制度障碍,也需要统筹运用法律的强制性规范、指引性规范、指标性政策和引导性政策的综合支持体系,以有效解决实现体面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保障、政策整合、重点推动和灵活调整四个层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根据国际劳工局局长胡安·玛维亚在《体面的劳动》报告中提出:“国际劳工组织当今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为达致这一目标,国际劳工组织(ILO)将其在劳动领域的各项权责和政策整合在一个框架之内,形成体面劳动的四个战略目标,即就业、社会保护、社会对话、工作中的权利。参见“Decent work,Report of the Director-General to the 87th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www.ilo.org/public/english/standards/relm/ilc/ilc87/rep-i.htm。
②国际劳工组织:《减少体面劳动方面的缺陷——全球性挑战》,2001年6月,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standards/relm/ilc/ilc89/rep-i-a.htm,2013年10月23日。
③2005年联合国世界峰会上,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宣布:“我们坚决支持公平的全球化……以及体面劳动作为我们相关国家和国际政策以及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心目标。”参见http:∥zh.unrol.org/doc.aspx?n=2005+World+Summit+Outcome.pdf。
④徐松、齐中熙、刘羊旸:《胡锦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1月8日,第001版。
⑤2013年5月,习近平提出:“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参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依靠诚实劳动开创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3年4月29日,第001版。
⑥林燕玲:《体面劳动在我国的阐释和实践》,《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⑦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我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①常凯:《论市场经济下劳动就业权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兼论就业方式转变中的劳动就业权保障》,《中国劳动》2004年第6期。
②这一阶段我国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分别是:《关于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有害的童工形式公约》(C182)、《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C111)、《劳动行政管理:作用、职能及组织公约》(C150)、《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C155)、《施工安全和卫生公约》(C167)。
③这一阶段我国颁布或者修改的劳动法律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颁布)。
④《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年颁布)、《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颁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颁布)、《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颁布)。
⑤《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03年颁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2002年颁布)、《最低工资规定》(2003年颁布)、《集体合同规定》(2003年颁布)。
⑥周伟、陈超:《2012年公民就业权保障》,中国人权研究会编:《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4页。
⑦数据来自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参见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ndtjsj/index.htm。
①“两个普遍”是在2010年7月份召开的全总十五届六次主席团会议上提出的。参见范韶华编:《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速查手册》,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年,第1页。
②数据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第404页。
③陈梦阳、樊曦:《我国工资集体合同覆盖职工逾亿》,《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7月19日,第006版。
④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页。
⑤常凯、邱婕:《我国劳动关系转型与劳动法治重点》,《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10期。
⑥典型的例子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的通知》(2010),全国总工会下发的《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等。
⑦吴清军:《集体协商与“国家主导”下的劳动关系治理——指标管理的策略与实践》,《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
⑧《尹蔚民:将重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lh/2012-03/07/c_111616844.htm。
⑨周伟、陈超:《2012年公民就业权保障》,中国人权研究会编:《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3)》,第56页。
①《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http:∥www.gov.cn/gzdt/2013-05/27/content_2411923.htm。
②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参见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10页。
③《集体合同法》立法可行性研究课题组:《集体合同立法的可行性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④例如《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第41条规定,违反该条例并且逾期不改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第38条将罚款金额提高到了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黑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第45条规定最为严格,不仅将罚款金额提高到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同时要求向社会公布。
⑤例如《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第45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等行为的,需要承担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第45条规定了工会工作人员的责任。
⑥周伟:《论禁止歧视》,《现代法学》2006年第5期。
①张时飞、唐钧:《中国就业歧视:基本判断》,《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②学界多数学者使用“软法”概念指称这一类法律。笔者认为,“软法”概念是从法律效力角度来进行界定,而“指引性法律”是从法律的规范功能的角度进行定义。此外,一般认为,“软法”包括不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不具备典型法律形式的章程、规划、纲要、技术标准等,还包括国际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等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文件。本文讨论的“指引性法律”仅指具有典型法律形式的国内法律、法规、规章和地方立法。
③荣敬本、崔之元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④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我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⑤吴清军:《集体协商与“国家主导”下的劳动关系治理——指标管理的策略与实践》,《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
①周伟、陈超:《2012年公民就业权保障》,中国人权研究会编:《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3)》,第41-47页。②这4个文件分别是:《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2009年2月),《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2008年12月),《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2009年5月),《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2009年9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