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新发现的西域佛教石窟壁画
A Newly Discovered Western-Regions Buddhist Grotto Mural
作者:周静;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3):-83-86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西域考古;石窟艺术;中西方文化交流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近入藏的石窟壁画残块,从其来源、特征等因素分析,系出自古代龟兹地区,并与早期西方列强在西域的探险活动有关;是20世纪初期日本"大谷探险队"在中亚和新疆一带进行"考察探险"时收集到的,流传至日本多年。其回归为中国西南与西域的关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参考文献
①有关此幅壁画基本情况的介绍,可参见申长成:《一幅西北丝绸之路古代壁画回归祖国》,《中国文物报》,2006年10月18日第二版。
①韩翔、朱英荣:《龟兹石窟》,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43页。
②韩翔、朱英荣:《龟兹石窟》,第244页。
③据陈香苓、魏长洪:《外国探险家在新疆纪年》一文统计,此文收入魏长洪、何汉民编:《外国探险家西域游记》,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366页。
④四川省内部分专家也对这幅壁画的真实性作过研究鉴定,一致认为其为一幅出自中国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内的壁画真迹;另外申长成先生也提出过与笔者相同的看法,请参见申长成:《一幅西北丝绸之路古代壁画回归祖国》。
①有关大谷探险队的活动情况可参见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38-140页;韩翔、朱英荣:《龟兹石窟》,第7-8页。
②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第139页。
③国家文物局教育处编:《佛教石窟考古概要》,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第13页。
④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第140页。
⑤武敏:《吐鲁番出土蜀锦的研究》,《文物》1984年第6期。
⑥冯汉骥:《记唐印本陀罗尼经咒的发现》,《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5期。
⑦袁曙光:《四川茂汶南齐永明造像碑及有关问题》,《文物》1992年第2期。
⑧霍巍:《岷江上游新出南朝石刻造像及其相关问题》,《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5期。
⑨陈良伟:《丝绸之路河南道》,北京:中国科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如四川大学博物馆内便收藏有敦煌写卷数卷,内容主要为佛教经卷写本。再如四川省图书馆内收藏的敦煌写卷中有关于奴婢马匹价目残纸,张勋燎先生曾据此写成《敦煌石室奴婢马匹价目残纸的初步研究》一文,刊于其所著《古文献论丛》,巴蜀书社,1988年,第115-190页。其后日本著名学者池田温在其所著《口马行考》一文中也注意到四川省图书馆内所收藏的这份敦煌残纸及张氏的研究成果,认为其确为“研究唐代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和阶级状况的重要历史资料,甚有史料价值”,参见池田温氏此文中的附录“张勋燎氏有关奴婢马匹残纸的研究”,刊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编《中国史.陶瓷史论集——佐久间重男先生退官纪念》,东京,1983年3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