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社会学视域下的台湾苹果动新闻考察
An Investigation of Apple Animated News from the Sociolog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作者:王汉熙;刘凯;万成娜;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4,193(04):-59-6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苹果动新闻;数字出版;数字化全媒体报业;新闻传播社会学;媒体产业竞争;媒体社会环境
Key words: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数字出版存在形态的研究”(11YJA860020);;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服务的动新闻报道形式研究”(2012267);;
武汉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面向动新闻制作的数字新闻出版平台构建研究”(2013060501010150);;
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武汉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13043)
中文摘要
台湾戒严结束后,媒体成为蓝绿阵营互相攻击的工具;陷入低俗化的文化风气为苹果动新闻的流行提供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经济形态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台湾民众陷入常态性生存恐慌,造成对于新闻传媒的结构性依赖;随着数字化演进,台湾民众对于网络和手机形成了高度依赖;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为苹果动新闻的广泛传播奠定了高技术基础。由于报纸密度过大、阅报率不断降低、外媒资本分割台湾新闻传媒市场,以及地下电台的冲击,造成台湾新闻传媒产业的恶性竞争。在收视率的巨大压力下,台湾新闻传媒产业不得不进行业态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此背景下,壹传媒以数字化全媒体报业为发展方向,开发出具有战略引领性的新闻产品——苹果动新闻。该产品在台湾的出现,是台湾现在的社会形态、媒体竞争与创新环境的客观必然。
参考文献
①孙瑞祥:《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①徐培汀:《新闻社会学初探》,《新闻大学》1988年第1期。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95页。
③孙瑞祥:《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④张希圣:《管窥新闻社会学》,《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⑤蒙南生:《新闻传播社会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①《台湾现行的选举制度》,2007年12月11日,http:∥tw.people.com.cn/GB/83207/107453/6640972.html。
②《台湾新增15个政党目前总计有224个》,http:∥news.ifeng.com/taiwan/1/detail_2012_12/29/20663309_0.shtml。
③《台湾政党列表》,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6%94%BF%E9%BB%A8。
④《台湾人口》,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4%BA%BA%E5%8F%A3。
⑤《郁慕明批评马政府政策呼吁台湾要全面开放》,http:∥news.ifeng.com/taiwan/1/detail_2012_11/26/19547413_0.shtml。
⑥《“多面”政客吴鼎昌》,http:∥cul.sohu.com/20101215/n278313171.shtml。
⑦《台湾媒体》,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AA%92%E9%AB%94。
①《台湾高教程度逐年增!追平韩国输日本胜过英、德、法》,http:∥www.nownews.com/n/2012/03/31/946。
②《台湾族群的划分》,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4639808。
③参见张应辉、邓敏容:《比较视野下的两岸电视新闻报道》,《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
④郭晓丽:《台湾娱乐节目低俗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7期。
①张勇锋:《报纸新闻数字化过程中的底线与操守——以〈苹果日报〉“动新闻”事件为例》,《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5期。
②《壹传媒》,http:∥baike.baidu.com/view/1032447.htm。
①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经济学家发现,口红之类的低额小商品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经济学家的解释是,尽管经济不景气,但人们仍然会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由于手头消费资金极为有限,所以会转而购买口红之类的“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以“安慰”自身对于物质的渴望。同时,经济的衰退尽管会导致收入降低,消费减少,但这也导致消费者手中反而出现了一点“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除口红外,电影、动漫游戏也是口红效应的受益者。
②《台湾经济》,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7%B6%93%E6%BF%9F。
③《现代上班族的21个特色,你有吗?》,http:∥www.jcnews.com.cn/szbk/thrbwbb/html/2012-08/13/content_175370.htm。
④《台湾媒体》,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6%B9%BE%E5%AA%92%E4%BD%93。
⑤《FIND:2010年第二季度台湾移动互联网市场概况》,http:∥www.20ju.com/content/V154762.htm,2010-10-11。
①《台湾》,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
②郑东阳:《独步全球的台湾地下电台》,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09-01/22/content_4861290.htm。
①《台湾〈民生报〉停刊及其背景分析》,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03/18/content_5862945_1 .htm。
①《2012全球纸媒遇寒冬美三大新闻杂志两家停印》,http:∥news.sina.com.cn/m/2012-12-29/104625924037.shtml。
②戴仲燕:《台湾主流媒体生态环境与竞争方式》,《传媒观察》2006年第10期。
③参见《2009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和《2011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④《台湾开始逐步关闭模拟信号》,http:∥www.dvbcn.com/2012-05/08-88492.html。
⑤刘俊:《台湾电视传媒的采编体验与探析思考》,《电视研究》2012年第7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