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道教术数学派与传统数学关系考论
A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aoist Shushu School of the Sui-Tang Period and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in China
作者:杨子路;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4):-154-16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城乡社区;社会管理;社区自治;社会协同
Key words: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道教科技文献的整理与思想研究”(08JJD73004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学科前沿与交叉研究重大项目“道教与科技交叉系列研究”资助
中文摘要
关于隋唐时期道教在传统数学领域作出的贡献,学术界已有较多的探讨,然仍显不足。要言之,隋唐道教术数学派坚信术数与数学互为表里,通过"算"、"数"之共性将术数、数学融为一体,并以兼摄数学之术数求道证道。这些思想使得其自身在传统数学(包括天文历算)的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影响了传统数学的精神气质和发展趋势。而道教术数学派在术数、数学上的研究,对道教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李约瑟先生曾强调:“中世纪中国的数学与历法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所论述的传统数学,亦兼摄天文历算学。参见氏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数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年,第81页。
②盖建民:《道教科学思想发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72-92、112-113页;另见氏著:《道教与中国传统天文学关系考略》(《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4期)、《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考析》(《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复见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思想史》第17章第1节(盖建民执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另参见陈玲:《李淳风数学功绩简论》,《中国道教》2005年第6期。
③就隋唐时期道教各宗派的传承情况而言,学术界一般认为隋唐代道教的主流派别是上清派,而小林正美先生则否认唐代上清派的存在,强调隋唐道教就是天师道所宣扬的基于三洞说的“道教”,参见氏著:《中国的道教》,王皓月译,齐鲁书社2010年,第201-217页。
④胡孚琛先生认为,道教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箓派、丹鼎派(金丹派)和占验派五大类。参见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46页。占验派即是本文所谓的“术数学派”,之所以采后一名称,一则因为术数的外延更大,二则强调其为思想流派而无组织传承。
⑤这种偏见或源于对《汉书.艺文志》的误读,《汉志》分数术(《汉志》总序中又使用“术数”一词,与数术意同,本文统一采用“术数”一词)、方技二略,而神仙既属方技,术数学则与神仙之事无涉。
⑥道宣:《广弘明集》卷3,《四部丛刊初编》第82册,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版。
①刘昫等:《旧唐书》卷191《方伎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087页。
②李零:《中国方术正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5页。
④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493页。
⑤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493页。
⑥此书首次论及开带从立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清代数学家李潢曾评价到:“古《算经十书》中,《九章》之外最著者,莫如王孝通之《辑古》。”参见赵尔巽等:《清史稿》卷507《李潢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3974页。
⑦房玄龄等:《晋书》卷27《五行志》,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99页。
⑧李百药:《北齐书》卷49《由吾道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674页。
⑨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卷17《律历志》,《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六),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892-1893页。
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卷17《律历志》,《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六),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1895页。
《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七),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179页。
刘昫等:《旧唐书》卷191《薛颐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089页。
①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卷78《萧吉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775页。
②刘昫等:《旧唐书》卷79《傅奕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714-2717页。
③刘昫等:《旧唐书》卷79《傅仁均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710页。
④刘昫等:《旧唐书》卷79《李淳风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717-2719页。
⑤刘昫等:《旧唐书》卷191《尚献甫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100页。
⑥刘昫等:《旧唐书》卷191《李嗣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098页。
⑦《四库提要》延旧说,认为李虚中推命不用时,唯用六字。然左暄《三余偶笔》卷13已加驳正,纪昀在《槐西杂志》卷2亦自正其说。传本《李虚中命书》多言四柱,虽有驳杂之处,但不可遽断为宋人之说。
⑧董浩等编:《全唐文》卷564,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714页。
⑨董浩等编:《全唐文》卷564,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714页。
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3,《四部丛刊三编》第29册,上海:上海书店,1985年版。
永瑢、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0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3页。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926页。
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后志卷2,《四部丛刊三编》第29册,上海:上海书店,1985年版。
关于印度历算学传入中国的概况,参见李俨:《中国算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第55-62页。罗睺、计都是与推步交食有关的两颗隐曜,钮卫星教授认为:罗睺为白道升交点,计都为白道远地点。参见氏著:《罗睺、计都天文含义考源》,《天文学报》1994年第3期,第326-332页。
《秤星灵台秘要经》,《道藏》第5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引《道藏》皆同此版本),第29页。
①程雅群:《道教符号学与中医象数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②李筌在《孙子.计篇》解题中便称:“计者,兵之上也。太一遁甲,先以计神加德宫,以断主客成败。”(《孙子注解》卷1,《道藏》27册,第436页。)李筌以遁甲释《孙子兵法》,在所著《太白阴经》又有大量术数内容,可谓道门中的兵阴阳家,故可归入道教术数学派。
③《秤星灵台秘要经》,《道藏》第5册,第29页。
④马克:《占卜、科学与宗教》,李国强译,《法国汉学》第6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87页。
⑤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数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年,第10页。
⑥李继闵:《试论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吴文俊主编:《中国数学史论文集(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1页。
⑦吴文俊:《吴文俊论数学机械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98页。
⑧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23,《道藏》第14册,第421页。
⑨李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9,《墨海金壶》子部,上海:博古斋民国十年影印本。
《灵台经》,《道藏》第5册,第23页。
①《灵台经》,《道藏》第5册,第24页。
②李筌:《黄帝阴符经疏》卷中,《道藏》第2册,第741页。
③李筌:《黄帝阴符经疏》卷中,《道藏》第2册,第741页。
④永瑢、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0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22页。
⑤《黄帝宅经》卷上,《道藏》第4册,第981页。
⑥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23,《道藏》第14册,第422页。
⑦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23,《道藏》第14册,第421页。
⑨张君房编:《云笈七籖》卷81《庚申部》,《道藏》第22册,第580页。
《北斗治法武威经》,《道藏》第18册,第694页。
①《北斗治法武威经》,《道藏》第18册,第696页。
②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381页。
③《天老神光经》,《道藏》第18册,第670页。
④《天老神光经》,《道藏》第18册,第668页。
⑤《九章算术》卷6《均输》第一题答曰:“甲县粟八万三千一百斛。”参见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179页。
⑥《灵信经旨》,《道藏》第34册,第463页。
⑦永瑢、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0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3页。
⑧永瑢、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0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3页。
⑨《黄帝宅经》卷下,《道藏》第4册,第984页。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77页。
钱宝琮主编:《中国数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年,第99页。
还值得一提的是,道教术数学派在古科技上的贡献已经超出了数学、天学的范畴。例如敦煌遗书P.2632号《手决一卷》,抄写时间为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此卷先后述及占星、占风诸法,卷中又数引李淳风语,采道教符箓——五星符,故为唐代道教术数学派的作品。从占风法一节内容上可知,唐代道教术数学派在气象学上就进行过不少的探索。参见李德范辑:《敦煌道藏》第5册,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第28652872页。
①如《大般涅槃经》卷4、《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上等都有禁止出家众研习术数(包括占相星宿、仰观历数等)的戒律。
②智升:《开元释教录》卷7,《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5册),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28年,第544页。
③岑仲勉先生谈及唐代佛教论争时认为:“以道视释,诚如小巫之见大巫。”参见氏著:《隋唐史》,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65页。实际上,佛道二教各有所长,不必以佛之所长较道之所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