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理论释义与现实考量
Problems of Corporate Social Cost:Theoretical Explanation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
作者:朱方明;涂刚;贺立龙;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4,194(05):-92-10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企业社会成本问题;负外部性;权益侵害;管控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985”工程三期“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项目;;
四川大学高水平学术团队项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skgt201104)
中文摘要
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的经济学本质,是企业对资源的自发配置与使用,偏离社会最优,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表现为企业制造负外部性以及对它方合法权益的侵害。企业社会成本问题,内生于企业的经济性质,受制于社会安排与制度效能、社会经济与技术水平以及企业非理性因素;其解决之道,不是消除问题,而是有效管控,即综合比较"无为而治"、"内部化"、"政府规制"等制度安排的社会福利效果,找到更优的制度选择。企业环境污染、劳资关系紧张、损害消费者权益等现象,是我国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的现实表现。反思重增长而轻福利、市场与政府功能失衡、制度惩戒不力等问题成因,我们提出市场与政府功能协同、健全惩戒制度、提升现代企业自控能力等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管控与治理之策。
参考文献
1 贺立龙、陈中伟:《论社会成本问题现代分析范式的形成——科斯与庇古之争,是思想颠覆还是理论共建》,《求索》2013年第1期。
2 A.C.Pigou,The Economics of Welfare,London:Macmillan,1932,p.192.
3 Ronald H.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3,October 1960,pp.1-44.
1 这一世界,类似于科斯假定的零交易成本的世界,但我们将其扩展为零制度运行成本的世界。
1 科斯认为,有可能想象出一个更好的世界,但问题的关键是,设计可行的安排以纠正制度缺陷,但不引起更严重的损害;分析的出发点要放在实际情形上,审视政策变化效果,判定新情形是否比原来好或坏。
2 Pigou,The Economics of Welfare,p.183.
3 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pp.1-44.
4 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指出,在共有产权的框架下,任何人使用资源的成本不能得到精确衡量,遵循“先来先用”的人们,倾向于不计后果地行使这些资源。Armen A.Alchian and Harold Demsetz,“The Property Right Paradigm,”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33,No.1,1973,pp.16-27.
1 萨谬尔森、诺德豪斯在《经济学》中写道,对于那些环境问题直接危害当事人的情形,计价是很容易的。但是斑点猫头鹰的价值是多少呢?……计量非市场部分的价值确实是一个难题。萨谬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双语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2 贺立龙、朱方明:《个体与社会利益冲突视角下的社会成本理论源流——兼论经济学“非市场”逻辑的缘起》,《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3 Alchian and Demsetz,“The Property Right Paradigm,”pp.16-27.
1 有学者认为外部性是市场内生的,并由市场最优化了。如杨小凯、张永生指出:“张五常认为,外部效果是没有意义的概念,问题的实质在交易费用。所谓外部效果,实质是界定产权的外生交易费用同不界定产权引起的内生交易费用之间的两难冲突。”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 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pp.1-44.
3 Nahid Aslanbeigui and Steven G.Medema,“Beyond the Dark Clouds:Pigou and Coase on Social Cost,”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Vol.30,No.4,1998,pp.601-625.
4 当前文献大多总结庇古和科斯的思路,将市场机制与政府监管两类方式综合起来,提出一系列政策工具。
1 科斯提出一种“无为而治”(do nothing about the problem at all)的方式,即政府对有害效应的规制成本高过收益,则选择“不规制”。我们这里将“无为而治”解释为:对问题不采取任何解决方式。
2 科斯偶尔提到了双向收税制度(a double tax system)对实现总产值最大化的必要性;黄有光则更为详细地分析了庇古双向税制度促进社会最优化实现的作用过程。Yew-Kwang Ng,“Eternal Coase and External Costs:A Case for Bilateral Taxation and Amenity Rights,”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23,No.3,2007,pp.641-659.
1 科斯承认,零交易成本只是一个理想假设。Dixit and Olson的研究表明,即使有一点交易成本,谈判效果也不可靠。A.Dixit and M.Olson,“Does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Undermine the Coase Theorem,”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Vol.76,No.3,2000,pp.309-335.
2 庇古提出修正税制度,即对有害效应的制造方,征收等同于损害的税额,以使施害方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其如科斯批判性总结的,对工厂主征收“数量等同烟尘危害”的税收。
3 科斯总结了庇古的三种解决方式,以工厂排放烟尘为例,分别是“工厂主对烟尘危害负责”,“对工厂征收相当于烟尘损害价值的税”以及“工厂迁址”。三种共性在于单向性,只对施害方采取措施,令其外部成本“内部化”。
4 科斯提到政府直接控制的功能时强调,政府掌握着警察以及其他法律实施部门,以确保管制执行。
1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黄祖辉,蒋文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 韦森:《社会秩序的经济分析导论》,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第182、183页。
3 朱方明、贺立龙:《惩戒制度与经济秩序》,《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
1 王进雨:《联合国劳工组织:中国员工月平均工资不到世界一半》,《法制晚报》2012年4月3日。
2 谢伦丁:《卫生部在湘座谈职业病防治陈竺称2亿人受不同程度危害》,新华网,2010年11月9日。
3 张晓松:《工商系统5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50亿元》,新华网,2013年3月14日。
4 肖钢:《积极探索监管执法的行政和解新模式》,《行政管理改革》2014年第1期。
5 张庆丰、罗伯特·克鲁克斯:《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2年。
6 刘文晖:《我国2亿人遭职业病危害,调查称近4成患者未获赔》,《检察日报》2011年3月2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