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华西边疆研究中的本土化进程——以华西边疆研究学会为例
Christianity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A Case Study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
作者:周蜀蓉;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4):-53-5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传教士;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本土化;中国学者
Key words:
基金项目: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西边疆研究学会研究》(10BZS047)
中文摘要
成立于1922年的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华西边疆研究为宗旨的国际学术机构。它重点考察川西北、川康、川藏及滇北民族地区,研究内容涉及人文自然科学领域,其成果至今在海内外论著中仍有很高的"引用率"。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该学会是华西文化西渐之先驱。1930年初,学会开始吸纳中国学者加入,开启学会本土化进程。40年代中国学者成为学会学术研究及组织机构中的主力,展示了学会本土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①该学会是中国近代边疆研究的一个学术重镇,截止2009年,国内学界对其缺乏研究,偶有涉及的著述有:徐益棠《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边政公论》1942年第5-6期)、马长寿《十年来边疆研究之回顾与展望》(《边疆通讯》1947年第4期)、华西医科大学校史编辑委员会编《华西医科大学校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李绍明、周蜀蓉选编《葛维汉民族学考古学论著》(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王建民《中国人类学西南田野工作与著作早期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第12期)、李绍明《略论中国人类学华西学派》(《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3期)、杨天宏《基督教与中国边疆研究复兴》(《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1期)等。2007年四川大学博物馆(原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发现大量有关学会的档案,笔者参与整理和研究,近期发表《华西边疆研究学会之再诠释》(《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3期)、《传教士与华西边疆研究:以华西边疆研究学会为例》(《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因非专门研究此问题,故于此尚有引申发挥的余地。
③学会章程(1922,4),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历史档案,I-C-2230。
④D.C.Graham,“President’s Address,”Journal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JWCBRS),Vol.IX,1937,pp.225-226.
①王仰之:《丁文江年谱》,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7、14、54、70页。
②S.H.Liljestrand,“Presidential Address:A Resume of Border Research and Researchers,”JWCBRS,Vol.VI,1933-1934,pp.viii-xix.
④美以美会、浸礼会、公谊会、圣公会、英美会。关于“五差会”的具体论述,参见《四川大学史稿》编审委员会:《四川大学史稿.华西协合大学(1910-1949)》,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⑤L.G.Kilborn,“Foreword,”JWCBRS,Vol.VI,1933-1934,cover.
⑥W.R.Morse,“President’s Address,”JWCBRS,Vol.I,1922-1923,pp.2-7.
⑦A.J.Brace,“Presidential Address,”JWCBRS,Vol.VII,1935,pp.138-142.
⑧Graham,“President’s Address,”pp.225-226.
⑨L.G.Kilborn,“President’s Address,”JWCBRS,Vol.XIV,A,1942,pp.101-106.
罗志田:“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
W.R.Morse,“Presidential Address(1933),”JWCBRS,Vol.VI,1933-1934,pp.i-vii.
Patrick Harries,“Anthropology,”in Norman Etherington,Mission and Empire(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Compan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p.241.转引自罗安国:“民国时期的民族构建和人类学:四川西部的传教人类学事业(1922-1945)”,特木勒编:《多元族群与中西文化交流:基于中西文献的新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07页。
四川大学博物馆历史档案I-C-2-2230。
①W.R.Morse,“President’s Address,”JWCBRS,Vol.I,1922-1923,pp.2-7.
②关于东方学的具体论述,参见萨义德:《东方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③关于“抢救性人类学”的具体论述,参见苏珊.R.布朗著,饶锦译:《在中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大卫.克拉克特.葛维汉》,李绍明、周蜀蓉选编:《葛维汉民族学考古学论著》,第226页。
④D.C.Graham to Alexander Wetmore,Associate Secreta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I),February 13,1927,Perma-nent Administrative Files,RU 192,Box 328,Folder 95599,p.2.转引自苏珊.R.布朗著,饶锦译:《在中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大卫.克拉克特.葛维汉》,第258页。
⑤R.G.Agnew,“President’s Address,”JWCBRS,Vol.X,1938,pp.241-245.
⑥李宽淑:《中国基督教史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307页。
⑦周蜀蓉:《本色化运动中的中国基督教文社》,《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4期。
①Wesley Shen,“New Trends in Literature,”China Christian Year Book,Vol.XIV,1926,pp.374-375。
②《四川大学史稿》编审委员会:《四川大学史稿.华西协合大学(1910-1949)》,第59-63页。
③D.S.Dye,“Foreword,”JWCBRS,Vol.III,1929,pp.7-8;戴谦和给会员的信(1928,10),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历史档案,I-C-2-2375。
④C.D.Reeves,“Presidential Address:Proceeding of the Society,”JWCBRS,Vol.XIII,1941,pp.61-65.
⑤A.J.Brace,“Presidential Address,”JWCBRS,Vol.VII,1935,pp.138-142.
⑥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No.7,1931,pp.41-43.
⑦S.C.Yang,“Presidential Address,”JWCBRS,Vol.VIII,1936,pp.185-187.
⑧马长寿:《十年来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①Graham,“President’s Address,”pp.225-226.
②Agnew,“President’s Address,”pp.241-245.
③Reeves,“Presidential Address,”pp.61-65.
④D.C.Graham,“Report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JWCBRS,Vol.VI,19331934,appendix,p.i.
⑤以上数据来源于《华西边疆研究杂志》第1-16卷、《华西教会新闻》1924年第11期-1937年第11期、四川大学博物馆历史档案中有关学会成员名单。在统计会员人数时,其统计方法与当时者有所不同,当事人将夫妻二人是会员的,仅按一人来计算,笔者是以两人来统计的。另外,当事人报告中提到的会员数字与杂志后面刊登的会员名单的数字也有出入。
⑥List of members,JWCBRS,Vol.VI,1933-1934,appendix,pp.xv-xviii.
⑦West China Border Research Society,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No.11,1937.
⑧马长寿:《十年来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徐益棠:《十年来中国边疆民族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⑨郑德坤致闻宥函(1943),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历史档案,I-C-1-2001。
①分别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四川保路风潮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0-62页;隗瀛涛、赵青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20-525页。
②H.Y.Feng,Cheng Te-kun,“The Megalithic Remains of the Chengtu Plain,”JWCBRS,Vol.XVI,A,1946,pp.15-22.
③邓聪:《悼念吾师郑德坤》,《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30日第5版。
④C.Y.Wu,“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Vegetation of Sweli Region with an Enumeration of Plants Collected,”JWCBRS,Vol.XVI,B,1946,pp.149-17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