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慈善意识与现代慈善理念
The Confucian Consciousness of Charity and the Modern Concept of Charity
作者:李鹏;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2,(05):-145-14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儒家思想;现代慈善理念;儒家慈善意识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儒家"仁"、"仁政"、"人本"、"留余庆"的思想及儒家"灾害观"、"贫困观"、"财富观"中的"慈善意识"经常会在引用中与现代慈善理念混淆。事实上,"博爱"与"等差之爱"、"君王之惠"与"公民权利"、"慈善特权化"与"公民责任"以及"明哲保身"与"爱之慈善"有很多背离之处。认为"宗法"与"礼教"两大思想是导致"人本源"的儒家"慈善意识"与"神本源"的现代"慈善理念"发生冲突的关键所在。建设中国特色慈善文化必须扬平等、弃等差,扬责任、弃恩赐,纠正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越位"现象,克服"明哲保身"思想的局限,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营造"团结互助"的社会新风尚。
参考文献
①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97页。
①简体中文圣经和合本.马太福音5:46,http:∥www.o-bible.com/cgibin/ob.cgi?version=hgb&book=mat&chapter=5,(2012-06-1)。
②简体中文圣经和合本.马太福音6:1、6:2,http:∥www.o-bible.com/cgibin/ob.cgi?version=hgb&book=mat&chapter=6,(2012-06-1)。
③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丁晓、陈维刚等译,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9页。
①杨晓伟:《儒家伦理与中国慈善事业关系初探》,《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
②宋璟:《请罢悲田奏》,《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卷207。
③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3页。
④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20页。
①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61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