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边缘中的高深造诣:清初少数民族学者高奣映的儒学创获
Confucian Scholarship at the Cultural Border:A Study on the Philosophical Achieve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Minority Scholar Gao Wengying
作者:杨翰卿;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4,194(05):-30-3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高奣映;儒学;少数民族哲学;太极;理气;动静;闲邪存诚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互动发展研究”(08BZX03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13&DZ059);;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
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所项目(2014XWD-S0101)
中文摘要
清初云南的少数民族学者高奣映(白族或彝族),对于儒学倾心甚多、成就显著,并且个性特征十分鲜明。他在《太极明辨》中确立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的哲学思想观念,其对于宋儒周敦颐、朱熹"无极而太极"理论命题的"明辨",显示出一种"原儒"的理论立场。高奣映的儒学成就在我国少数民族哲学中独树一帜,拓展了传统儒学在少数民族哲学思想文化中的融汇创新,深化了宋明理学固有的理论主题和哲学论题。
参考文献
1《姚安县志》称高奣映:“平生著书共八十一种,为邑中先政著述之冠。盖大而经史政教,精而儒释性命,老庄哲理以及医占杂艺,皆能扫前人支离,自辟精义,并于先儒偏驳处,时加救正。”参见霍士廉修、由云龙纂:(民国)《姚安县志》卷四十二《学术志·学术概论》,中华民国三十七年铅印本,第五册,无页码。
2 李国庆:《勇于创新的彝族学者高奣映》,《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5月18日,第18版C2。
3《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等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释“高奣映”词条为:高奣映(1647—1707),白族(或谓彝族、汉族)思想家,学者。字雪君,小字遐龄。别号问米居士,又号结璘山叟。曾袭任云南姚安府土同知世职。中年退居结璘山。平生著书八十一种,在经史政教、儒释性命、老庄哲理以及医占杂艺等方面皆能扫前人支离,自开精义。
1 本段高奣映言论出自高奣映:《高奣映集》,曹晓宏、王翼祥校注,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9 、21、10、6、22、28页。
2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答陆子静》,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册,第1568-1569页。
3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九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6册,第2365页。
4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答陆子美》,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1册,第1560页。
1 高奣映:《高奣映集》,第22页。
2 以上高奣映言论出自高奣映:《高奣映集》,第29、9、21页。
3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六《答刘叔文》,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2册,第2146页。
4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七十五,第5册,第1929页。
5 本段高奣映言论出自高奣映:《高奣映集》,第25、9页。
1 高奣映:《高奣映集》,第7、65、24页。
2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答杨子直》,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2册,第2072页。
3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第1册,第1页。
4 崔大华:《儒学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15-516页。
5 高奣映:《高奣映集》,第9-10页。
1 本段高奣映言论出自高奣映:《高奣映集》,第8、9、275页。
2 高奣映:《高奣映集》,第10页。
3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第49页。
4《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册,第149、143页。
5 崔大华:《儒学引论》,第491-492页。
6 高奣映:《高奣映集》,第25页。
1 崔大华:《儒学引论》,第547页。
2 霍士廉修、由云龙纂:(民国)《姚安县志》卷四十二《学术志·学术概论》,第五册,无页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