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传统与司法理性——以最高法院信访制度为中心的研究
The Tradition of Politics and Law & Judicial Rationality——A Study Focusing on the "Letter and Visit" System of the Supreme Court
作者:左卫民,何永军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5,(01):-111-11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最高法院;信访;政法传统;现代司法
Key words:
基金项目:司法部法院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02SFB3005)。
中文摘要
中国历来重视最高法院的信访工作,但是信访实践与形式理性化的司法技术间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由于其存在具有深刻的政法传统背景,故在可预见的将来取消最高法院的信访制度是不现实的。不过伴随中国政法传统的变迁,作为政治参与形式、纠纷解决机制的最高法院信访制度,将会逐步纳入到现代司法的运行机制中去。
参考文献
[1]人民法院年鉴编辑部.人民法院年鉴:1989年卷[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489.
[2]崔丽.力克告状难申诉难 最高法院将派出巡视组"下访"[N].中国青年报,2004-3-13(4).
[3]胡伟,唐贤兴.论政治———中国发展的政治性思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146-152.
[4]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M].吴良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95-429.
[5]李猛.论抽象社会[J].社会学研究,1999,(1).
[6]谢觉哉传编写组.谢觉哉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沉钧儒.沈钧儒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61.
[8]彭真.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73.
[9]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0]萨林斯.文化与实践理性[M].赵丙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65-286.
[11]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M].北京:三联书店,2001.
[12]梁昕.一个《焦点访谈》上访者的幕后遭遇[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5).
[13]何光照.上访上访,25年未停止[J].法律与生活,2001,(4).
[14]强世功.法律与治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00-134.
[15]王亚南.中国官僚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17-122.
[16]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54-66.
[17]君洋.法院与上访者的纠缠[J].法律与生活,2004,(4).
[18]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谈审判监督工作和审判监督改革[A].审判监督指导与研究[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19]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58.
变“上访”为“下访”是改善干群关系,减少上访的有效做法。参见李忱、王方杰:《“下访”架起“连心桥”》,《人民日报》2002年6月11日;梁铁斌、康玮:《“黑脸包公”和他的过硬队伍———石家庄市纪检监察工作纪实》,《人民日报》2003年1月14日,等等
关于民本与民主之间的区别,参见任桐:《徘徊在民本与民主之间》第10页,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
在话语上,如《大清律例》为腐败官员专门构造了一个名词:“衙蠹”。关于传统司法的话语策略的分析,可参见黄宗智:《中国法律制度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1期
〔美〕孔飞力:《叫魂:1786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第244-291页,陈兼等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