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伦理学建构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olitical and Ethical Construction
作者:阎钢;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9,(01):-93-9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政治伦理;道德实践;伦理价值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政治与道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并不由此而成为相互排斥的两极,政治与道德在一定的规范领域或时代意义上,是完全可以互通和浸润的。因此,无论从政治的起源,还是从我国当今政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来看,政治都具有本源性上的伦理价值和道德实践精神。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3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36.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论语[M].
[5]管子.法法[M].
[6]孟子.梁惠王上[M].
[7]阎钢.儒家仁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5).
[8]阎钢.政治伦理学要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9]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4.
[10]阎钢.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伦理精神[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3).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
[12]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J].新华文摘,2004,(9).
[13]参见邓伟志,卜佳慧.民生论[J].新华文摘,2008,(20).
[14]孙中山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61.
[15]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6]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8.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7.
[18]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7.
[19]赖廷谦,阎钢.思想道德修养[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178.
[20]列宁全集(3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71.
[21]阎钢.政府诚信缺失的本源性探索[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
[22]阎钢.略论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国家管理[J].天府新论,2008,(5).
[23]乔联蓉.从转型社会的角度考量“次道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