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重“边缘”身份与王德威晚清文学书写
Double Marginalized Cultural Identities and Wang Dewei's Study of Late Qing Literature
作者:王琳;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01):-91-9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晚清文学;现代性;王德威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美国汉学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0CZW045)
中文摘要
探讨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晚清文学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得力于王德威等海外学者的深入研究。海外学者的双重"边缘"身份带来了开阔的学术视野,王德威以"中国中心观"模式发掘中国现代性的自源性,创造性地提出了"被压抑的现代性"命题,与国内现代文学研究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关系,树立起一种新的学术姿态。
参考文献
①James Hu,“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West:Recent Developments,Current Trends,Future Prospect,”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XXXV,No.1(Nov.1975),pp.21-30.
①孙康宜:《谈谈美国汉学的新方向》,《书屋》2007年第12期。
②孙康宜:《“古典”或者“现代”:汉学家如何看中国文学》,《读书》1996年第7期。
③殷海光:《自由人的反省与再建》,《殷海光文集》第1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63-65页。
④本观点参考了《三十年来中国的文化思想问题》与《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二文,见徐复观:《学术与政治之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10-213页;牟宗三:《牟宗三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第90-93页。
①李欧梵、季进:《李欧梵季进对话录》,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1页。
②王德威:《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译丛”总序》,《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4期。
③杨念群:《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清史研究》2000年第4期。
①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5、4页。
②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上海:中华书局,1989年,第78、128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