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五代词向北宋词的演变历程——王国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论的反思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Ci from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to North Song Dynasty
作者:木斋;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9,(01):-73-8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唐五代;宫廷词;北宋;士大夫词;王国维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宋词体演进史》(06FZW008)
中文摘要
王国维认为,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唐五代曲词与两宋词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宫廷词与士大夫词、市井词的不同。词体在唐五代时期,其主流始终在宫廷文化之中,李白的宫廷应制词、西蜀花间词、南唐词是此时期的三个标志;所谓民间词应该是中唐之后才发生的,真正实现这一转型的标志应为东坡词。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197.
[2]词选[M].胡适选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3]木斋.略论词产生于盛唐宫廷[J].学习与探索,2008,(3).
[4]丘琼荪.燕乐探微[M].隗芾辑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欧阳修,等.新唐书.礼乐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2:476.
[6]胡应麟.庄岳委谈:卷下[M]∥少室山房笔丛:卷二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刘?,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8]欧阳炯.花间集序[M]∥赵崇祚.花间集.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3.
[9]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全唐五代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11.
[10]唐圭璋.全宋词: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5:343.
[11]李太白全集.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77:1613.
[12]王兆鹏.唐宋词汇评.唐五代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6.
[13]左汉林.论教坊在中晚唐的发展和衰落[M]∥乐府学(第一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1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7258.
[15]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6]钱易.南部新书:丙[M].北京:中华书局,2002:34-35.
[17]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8]刘体仁.七颂堂词绎[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621.
[19]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60.
[20]木斋.论宋初体[J].社会科学研究,2007,(4).
[21]薛瑞生.柳永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2]王灼撰.碧鸡漫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8:59-60.
①《十国春秋.鹿虔?传》:“鹿虔?,不知何地人。历官至检校太尉,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小词供奉。后主时,人忌之者号曰‘五鬼’。”(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983,第815页)《十国春秋.李传》:李“昭仪李舜弦之兄也。以小辞为后主所赏,尝制《浣溪纱》词,有‘早为不逢巫峡夜,那堪虚度锦江春’,词家互相传诵。”(《十国春秋》第644页)
①按《唐会要》所记咸通李可及“拍弹”事在《南部新书》中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时间却是在大和中:“大和中,乐工尉迟璋左能啭喉为新声,京师屠沽效,呼为‘拍弹’。”见《南部新书》乙,第26页。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最早只有上卷,刊载在1908年的《国粹学报》上,分三期登完(参见王国维著《人间词话.重印后记》第26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