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与《新青年》初期的关系考察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ang Shizhao and The New Youthin Its Early Years
作者:童龙超;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01):-86-9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章士钊;《新青年》;五四
Key words: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从《甲寅》月刊到《新新年》:中国新文学发生的政治文化路线”(SWU0909319)
中文摘要
章士钊与《新青年》并非从开始就是对立关系。事实正相反,章士钊与《新青年》的先驱者早有交往和友谊,在《新青年》创刊以后,章士钊继续保持了与其主要成员的友好关系。对《新青年》思想革新和文学变革的基本主张,章士钊予以坚定支持。虽然章士钊与《新青年》也存在"调和论"与"革命论"的分歧,潜伏着后来与之关系对立的危机,但直到1921年游欧之前,章士钊是在根本性支持的基础上对《新青年》持建设性批评,分歧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
参考文献
①参见岳升阳《〈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理论准备》(《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Timothy B.Weston,“The formation and Positioning of the New Culture Community”(Modern China,July 1998,Vol.24,Issue 3)、闵锐武《〈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的渊源关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杨琥《〈新青年〉与〈甲寅〉月刊之历史渊源———〈新青年〉创刊史研究之一》(《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庄森《〈青年杂志〉相承〈甲寅〉论》(《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李怡《〈甲寅〉月刊: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思想先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4期)等文章。
①胡适:《胡适往来书信选(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页。
①李大钊:《不自由之悲剧》,《甲寅》日刊1917年4月19日。
②李剑农:《读甲寅日刊之舆论一束》,《太平洋》1917年1卷2号。
③章士钊:《欧洲最近思潮与吾人觉悟》,《东方杂志》1917年14卷12号。
④章士钊:《调和与进化》,《甲寅》周刊1925年1卷15号,第6-7页。
①胡适:《非留学》,《甲寅》月刊1915年1卷10号,第20-21页。
②参考白吉庵:《章士钊传》,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第126页。
③章士钊:《新时代之青年》,《章士钊全集》第四卷,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年,第111、110、112113页。
④章士钊:《新思潮与调和》,《新闻报》1919年10月10日。
⑤张东荪撰《答章行严君》(《时事新报》1919年10月12日),继续否认章士钊的调和论思想。“东西文化论战”中有涉及章士钊新旧调和论的内容,不少论者将章士钊划为东方文化派的成员。
①章士钊:《致胡适函》,《章士钊全集(第四卷)》,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年,第135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