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的甲乙与十方寺制
On Jiayi and Shifang Buddhist Temple System in the Song Dynasty
作者:刘长东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05,(01):-79-89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宋代;寺制;甲乙寺;十方寺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从佛教社会史的角度,对宋代寺制中的甲乙与十方寺制的区别及其例外情况、"革律为禅"的特定含义,二寺制与佛教戒律精神的错位、十方寺制的起源,二制寺在宋代寺院格局中的动态关系,政府对二制寺的管理,十方制的弊端及其产生原因,十方制在宋代政教关系中的意义等问题作了考论。
参考文献
[1]高雄义坚.宋代教史の研究[M].京都:百华苑,1975.
[2]黄敏枝.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M].台北:学生书局,1989.
[3]文渊阁四库全书[Z].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4]宋元方志丛刊[Z].北京:中华书局,1990.
[5]范成大,等.吴郡志[M].丛书集成初编本.
[6]大正藏[Z].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33.
[7]孛兰,等.元一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6.
[8]庆元条法事类[M].北京:中国书店,1990.
[9]续藏经[Z].上海:涵芬楼,1923.
[10]无著道忠.禅林象器笺[M].佛光大藏经本.
[11]黄?.金华黄先生文集[M].续金华丛书本.
[12]石刻史料新编[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13]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4]董诰,等.全唐文[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5]王邦维.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6]闻性道,等.天童寺志[M].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0.
[17]张美翊.奉化县志[M].1908.
[18]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9]杜继文,等.中国禅宗通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20]刘长东.论宋代寺院合法性的取得程序[J].普门学报,2002,(9).
[21]谢公应,等.咸淳玉峰续志[M].玉峰志附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22]程民生.略论宋代的僧侣与佛教政策[J].世界宗教研究,1986,(4).
[23]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4]太史文.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85-190.
[25]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0.329.
[26]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27]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9]刘长东.论宋代的僧官制度[J].世界宗教研究,2003,(3).
[30]元典章[M].续修四库全书第78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1]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2]四部丛刊初编[Z].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玉岑山慧因高丽华严教寺志》附录的二篇《宋高丽寺尚书省牒碑》,《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本,267-273页;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一《重建九座太平院》,16-17页,《四部丛刊》初编本。
关于宋代的遗产继承,参邢铁《宋代的财产遗嘱继承问题》,《历史研究》1992年第6期;邢铁《唐宋时期的立嗣继产问题》,《河北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
竺沙雅章《宋代佛教社会史研究》,同朋舍1982年,第162-165页
参拙文《宋代五山十刹寺制考论》,《宗教学研究》2004第2期;《论宋代寺院中的敕差住持制》,《中国史研究》待刊
【关闭】